鱗翅目,毒蛾科。又名雪毒蛾。為華北、西北、華中、東北等地區(qū)楊柳樹木的一種主要害蟲。北京市的公園、綠地、行道、苗圃、林帶、河岸,以及庭院里的楊、柳樹木普遍發(fā)生,有時(shí)把樹葉吃光。
成蟲體長20毫米左右,翅展40~50毫米,全體白色,有絲絹光澤。足的脛節(jié)和附節(jié)有黑白相間的環(huán)紋。卵灰白色,饅頭形,成塊狀堆集,外面覆蓋白色(泡沫狀)膠狀物。幼蟲老幼蟲體長50毫米
左右,背部灰黑色,混有黃色。背線褐色,兩側(cè)黑褐色。身體各節(jié)具有瘤狀突起,上簇生黃白色長毛。蛹黑褐色,體長20毫米左右,
上生有淡黃色細(xì)毛。
北京地區(qū)一年2代,為害三次,以2齡幼蟲在樹皮裂縫里作薄繭過冬。次年4月中旬(楊、柳樹剛展葉)開始活動(dòng)為害,啃食葉肉,留下葉脈,葉片上出現(xiàn)零星白點(diǎn)。白天藏在樹皮縫里,夜間為害。
5月中旬幼蟲體長10毫米左右時(shí),白天幼蟲則多爬到樹洞里、附近建筑物縫隙處、樹下各種物體底下等處躲藏,夜間上樹為害,一般先從樹冠下部內(nèi)膛為害,把樹葉咬成窟窿或缺刻,以至僅剩下葉柄。
6月中旬幼蟲老熟,在樹皮縫、樹洞、建筑物縫及磚石底下等處化蛹。6月底成蟲羽化,喜燈光,白天不善活動(dòng),產(chǎn)卵在葉或枝干上。7月初第l代幼蟲孵化為害,9月中旬第2代幼蟲孵化為害。
9月底幼蟲鉆入樹皮縫處作薄繭過冬。
1、2代卵期分別為10天、12天,幼蟲期分別為35天、240天;蛹期越冬代為8天、第1代為10天。
檢查方法:幼蟲初發(fā)生為害主要是檢查葉片(特別是貼近樹干或大枝的葉片)上出現(xiàn)被啃有灰白色透明小網(wǎng)點(diǎn),加楊樹一般平均葉片被害率不超過10%(或每100片葉不超過2頭蟲或卵)時(shí)一般不影響樹木生長、觀賞和綠化功能。
防治方法如下:
于低齡幼蟲期噴8000倍的20%滅幼脲1號(hào)膠懸劑,或于較高齡幼蟲期噴400~500倍的每毫升含孢子100億以上的Bt乳劑。除樹上有較大的洞、樹干上部與建筑等相接靠的樹木外,一般中、幼齡樹可在干上噴或涂30厘米寬的20倍的80%敵敵畏藥環(huán),或撒涂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藥環(huán),毒殺上、下樹的毛蟲。潛所誘殺,在樹干上松松地圍捆報(bào)紙或緊貼樹干基部放些物體誘殺毛蟲。
在樹木附近樹上、建筑物上、磚石底下等處,捕殺幼蟲、蛹、
成蟲、卵塊。
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保護(hù)或利用廣大腿蜂、傘裙追寄蠅等天敵。
必要時(shí),于初為害期噴1200~1500倍的50%辛硫磷乳油,或2000倍的20%菊殺乳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