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虎鱗翅目夜蛾科昆蟲幼蟲部分種類的俗稱。夜蛾科昆蟲全世界約2萬種,中國約1600種。成蟲口器發(fā)達,多為植食性害蟲。夜蛾科許多種類在大量發(fā)生時,會給草坪、農(nóng)作物、花卉等造成大害。
一、形態(tài)特征
成蟲:小地老虎較大,體長約16~32毫米,深褐色,前翅由內(nèi)橫線、外橫線將全翅分為3段,具有顯著的腎狀斑、環(huán)形紋、棒狀紋和2個黑色劍狀紋;后翅灰色無斑紋。黃地老虎較小,體長14~19毫米,體色較鮮艷,呈黃褐色,前翅黃褐色,全面散布小褐點,腎紋、環(huán)紋和劍紋明顯,且圍有黑褐色細邊,其余部分為黃褐色;后翅灰白色,半透明。
卵:半球形,乳白色變暗灰色。
幼蟲:小地老虎老熟幼蟲體長41-50毫米,灰黑色,體表布滿大小不等的顆粒,臀板黃褐色,具2條深褐色縱帶。黃地老虎較短,體長約為33-43毫米,頭部黃褐色,體淡黃褐色,體表顆粒不明顯,體多皺紋而淡,臀板上有兩塊黃褐色大斑,中央斷開,有較多分散的小黑點。
二、生活習性
小地老虎山東1年發(fā)生4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越冬。3~4月化蛹,4~5月羽化,第1代幼蟲是危害的嚴重期,也是防治的重點期。成蟲白天棲息在雜草、土堆等蔭蔽處,夜間活動,趨化性強,喜食甜酸味汁液,對黑光燈也有明顯趨性,在葉背、土塊、草棒上產(chǎn)卵,在草類多、溫暖、潮濕、雜草叢生的地方,蟲頭基數(shù)多。幼蟲夜間危害,白天棲在幼苗附近土表下面,有假死性。
黃地老虎1年發(fā)生3~4代,成蟲發(fā)生期比小地老虎晚20~30天。一年中春秋兩季危害,但春季危害重于秋季。成蟲晝伏夜出,具較強趨光性和趨化性。習性與小地老虎相似,幼蟲以3齡以后危害最重。
三、危害特點
主要有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大地老虎等。危害蔬菜的主要是小地老虎和黃地老虎,分布最廣、危害嚴重的是小地老虎。多食性害蟲,主要以幼蟲危害幼苗。幼蟲將幼苗近地面的莖部咬斷,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斷壟。
四、無公害防治方法
1、辣椒水防治法
噴辣椒水取1份干辣椒,加水25份煮成濃液,取1份濃液加10份溫水噴作物育苗床,每周1次。
2、蓖麻葉水防治法
取蓖麻葉1份,加水10份煮成濃液。取1份濃液加20份溫水噴作物育苗床,每周1次。
3、兔糞水防治法
取1公斤兔糞,加10公斤水,盛于缸中密封漚制15~20天。攪拌均勻,澆于作物根部,既防治地老虎又有肥效。
4、衛(wèi)生球水防治法
取10公斤水,加入研成細末的衛(wèi)生球2粒,將其溶解后噴于作物根部,10天后再噴1次。
5、毒豆餅誘殺法
作物播種后即在行間或株間進行撒施,結合捕捉中毒未死者一并消滅。其配制方法:豆餅20~25公斤,壓碎、過篩成粉狀,炒香后均勻拌入辛硫磷0.5公斤(農(nóng)藥可用清水稀釋后噴入攪拌,以使豆餅粉濕潤為宜)。然后按每畝用量4~5公斤撒入作物幼苗周圍,可起到良好的誘殺作用。
6、糖醋液誘殺法
地老虎嗜好糖醋氣味,可利用這一習性配制糖醋液誘殺成蟲。即取糖0.5公斤、醋1公斤、白酒0.1公斤、水7.5公斤,加入15~25克晶體敵百蟲,或滴入1~2滴敵敵畏,將上述原料充分攪勻后置于盆中,在傍晚放在離地約1米高處,次日清晨將藥盆收回,可誘殺大量地老虎成蟲。
7、泡桐葉誘殺法
針對地老虎喜愛泡桐葉獨特氣味這一習性,將采集的新鮮泡桐葉用清水浸泡20~30分鐘,于傍晚放入大田或菜園中,每畝大田或菜園放60~80片葉,次日清晨可將聚集在泡桐葉上的地老虎幼蟲捕捉滅殺。
8、鮮菜葉誘殺法
將鮮嫩菜葉(也可用嫩草或從河中撈取水草,攤晾至半干)用90%晶體敵百蟲400倍液浸約10分鐘,于傍晚撒入田間誘殺,如圍繞作物植株撒1圈,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