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下害蟲的危害特點
危害期生活在土壤中、主要危害苗木根部的害蟲,稱之為地下害蟲。地下害蟲取食剛發(fā)芽的種子或苗木的幼根、嫩莖及幼芽,對苗木的產(chǎn)量、質量影響很大。
主要有三大類:蠐螬類(金龜子幼蟲)、螻蛄類、地老虎類(夜蛾科幼蟲,又名切根蟲、夜盜蟲,俗稱地蠶)。此外還有金針蟲類(叩頭蟲的幼蟲),在長沙主要有細胸叩頭蟲、褐紋叩頭蟲2種。
二、生活習性
(一)金龜子:金龜子在南方多為一年一代,有的種類為二年一代,以幼蟲或成蟲在土中過冬,入土深30~40/厘米,來年3~4月氣溫上升,蠐螬也逐漸上升活動,當土溫升到15℃時,便在離土面10厘米處危害苗根或幼苗。夏季氣溫高,表層土壤干燥,當年小蠐螬又潛到土層深處,秋季氣溫下降時再上升到表土層繼續(xù)危害,11月以后天氣漸冷,蠐螬又陸續(xù)下潛到土層深處越冬。
(二)螻蛄。一年發(fā)生一代,以成蟲或大若蟲在土中過冬,成蟲有強烈的趨光性,5~6月發(fā)生最盛,若蟲8月間密度最大,成蟲和若蟲有趨廄肥等有機質的習性,夜間活動,喜棲于溫暖濕潤、多腐殖質的壤土或沙土中。
(三)地老虎。一年發(fā)生4~5代,以蛹或老熟幼蟲在土中越冬,每年3月中下旬羽化,4月下旬入土化蛹,后3~4代發(fā)生數(shù)量和危害情況遠不如第一代。蟲卵產(chǎn)于苗木或附近雜草上。幼蟲晝伏夜出,喜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有假死性。成蟲趨光性強,對糖、醋、酒糟氣味敏感。
三、防治措施
苗圃地下害蟲應采取林業(yè)防治為主,協(xié)同化學防治及其綜合防治措施,抓住整地、播種的關鍵時期和春秋兩季危害嚴重期,開展重點防治。
1、林業(yè)技術防治:①選擇二季晚稻田作圃地,可以基本避免越冬代地下害蟲的危害。②冬季深翻整地,可以殺死、凍傷、凍死部分越冬害蟲。③增施腐熟有機肥,可以增強苗木的抗性,并給蠐螬、地老虎等提供食料,從而減輕對苗木的危害。④清除雜草,加強田間管理,可以提高苗木抗性,從而達到防治的目的。
2、物理機械防治:①捕殺:整地時人工殺死蠐螬;金龜子成蟲盛發(fā)期,振落苗木上的成蟲加以踩死;挖窩殺死成蟲、幼蟲成蛹。②誘殺:用黑光燈或其他燈光誘殺成蟲;每畝地用糖醋液3~5盒,黃昏放入圃地可誘殺成蟲;用南瓜葉、泡桐樹葉、菜葉、嫩草,黃昏時放于苗圃步道上,翌晨翻開殺死地老虎幼蟲。
3、化學藥劑防治:①整地播種期: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呋喃丹1.5~2.5公斤,可殺死地下害蟲;每百公斤種子用50%甲基1605乳劑(甲基對硫磷)0.2~0.3公斤拌種,并悶5~10小時,陰干后播種,可以防治蠐螬、螻蛄等。②苗木出土后:用90%晶體敵百蟲、水、枯餅,以1∶10∶100的比例混勻,傍晚撒于圃地,可以殺地老虎幼蟲。在成蟲盛發(fā)期,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和50%久效磷1000倍液噴殺。
4.生物防治:可以放雞鴨入圃地啄食害蟲,也可以用白僵菌按其使用說明進行防治。
5、螻蛄誘殺法:螻蛄俗稱拉拉蛄,是一種多食性地下害蟲,以其成蟲和若蟲在土中咬食剛播下的種子(特別是剛發(fā)芽的種子)、幼根和嫩莖,作物被害部呈亂麻狀,地上部枯死,造成缺苗斷壟甚至毀種。因其對香甜物質具有趨性,故生產(chǎn)上常采用食料誘殺法進行防治。
①毒餌誘殺法用餅粉或麥麩5千克,炒香后加入適量水和40%甲基異硫磷或5005乳油50克,拌勻后于傍晚撒在田間,每畝2~3千克,誘殺效果可達90%以上。
②馬糞加毒餌誘殺法在田間每隔17~18米定一行,行中每隔17~18米挖一長30~40厘米、寬20厘米、深6厘米的坑(使坑在田間交錯排列);先將適量馬糞填入坑內,與濕土拌勻后攤平,上面撒一層毒餌,可將螻蛄直接殺死。
③“酒宴”誘殺法取餅粉或麥麩5千克、90%晶體敵百蟲150克、食糖250克、白酒50克;先把餅粉或麥麩炒香,再把敵百蟲、食糖、白酒放入5千克水中化開,然后與餅粉或麥麩拌勻,于傍晚撒在田間,誘殺效果可達95%以上。
四、花卉土壤害蟲(又稱地下或根部害蟲)防治
花卉栽培的土壤-般有機質含量豐富,質地疏松,通氣和持水性能良好。這些土壤的生態(tài)條件也最適合土壤害蟲的生存和繁殖。如水仙、百合、蒼蘭、大麗花、仙客來等花卉常受根螨、線蟲、跳蟲(煙灰蟲)等危害;又如香石竹、菊花以及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常受蠐螬、螻蛄、地老虎等危害。
麥麩炒熟,再將敵百蟲用少量熱水溶開,與麥麩攪拌在一起,干濕適度,以用手(戴橡皮手套)捏,指縫中不見水溢,而手一松又能撤向根際土面為宜,這對地老虎、螻蛄都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