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欒樹概述:
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達15m,奇數(shù)羽狀復葉或二回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15枚,長3-10cm。樹皮暗灰色有縱裂,小枝深褐色。樹冠傘形或圓球形;ń瘘S色,大型圓錐花序,蕨果,三角狀卵形,由膜狀果皮結合而成燈籠狀,秋季果皮呈紅色;ㄆ 6-7月,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 落葉喬木,高達15m,奇數(shù)羽狀復葉或二回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15枚,長3-10cm。樹皮暗灰色有縱裂,小枝深褐色。樹冠傘形或圓球形;ń瘘S色,大型圓錐花序,蕨果,三角狀卵形,由膜狀果皮結合而成燈籠狀,秋季果皮呈紅色;ㄆ 6-7月,果期9-10月。
適生地區(qū):全國多有分布,而以華北較為常見,多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及平原,最高可達海拔2600米。生長于石灰石風化產(chǎn)生的鈣基土壤中,不耐寒,在中國只分布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下游,在海河流域以北很少見,也不能生長在硅基酸性的紅土地區(qū)。欒樹春季發(fā)芽較晚,秋季落葉早,因此每年的生長期較短,生長緩慢,樹形扭曲美觀,不太成材,木材只能用于制造一些小器具,種子可以榨制工業(yè)用油。但是一種良好的綠化用樹。
產(chǎn)地分布: 我國北部及中部,北自東北南部,南到長江流域及福建,西到甘肅東南部及四川中部均有分布。主要產(chǎn)區(qū)湖南益陽和常德地區(qū)。
園林應用:
欒樹又稱大夫樹、燈籠樹,為無患子科欒樹屬樹種。欒樹為落葉喬木,樹形端正,枝葉茂密而秀麗,春季嫩葉多為紅葉,夏季黃花滿樹,入秋葉色變黃,果實紫紅,形似燈籠,十分美麗;欒樹適應性強、季相明顯,是理想的綠化,觀葉樹種。宜做庭蔭樹,行道樹及園景樹,此外,也可提制栲膠,花可作黃色染料,種子可榨油。欒樹也是工業(yè)污染區(qū)配植的好樹種。
景觀用途: 宜作庭蔭樹、行道樹及園景樹,也可用作防護林、水土保持及荒山綠化樹種。
培育繁殖: 欒樹可用播種、分蘗、根插等方法繁殖,而以播種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