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
雌成蟲體 扁 橢圓形,長約 4 毫米 淡褐色,體背有厚的白色蠟層,蠟殼表面有龜狀紋,周緣有 8 個小形隆起。雄成蟲體長 1.1 -1.4 毫米 ,淡紫紅色、性刺兩側無白色蠟毛,體背有厚的白色蠟層,周緣共形成13 對大形角狀突。 卵 橢圓形,長約 0.2 毫米 。初產(chǎn)時淺黃色,后呈紫色。初孵化若蟲身體扁平,橢圓形,紫褐色,后體 背逐漸 形成多角形蠟質 蚧 殼。
發(fā)生規(guī)律
1 年發(fā)生 1 代,以受精雌成蟲在寄主 1-2 年生枝條上越冬。翌年 3-4 月開始取食和發(fā)育,于 5 月下旬至 6 月間產(chǎn)卵。若蟲于 6-7 月孵化,經(jīng)短期爬動后在葉脈處或嫩枝上固著吸食,并逐漸形成蠟 蚧 ,雌雄分化,雄性 蚧殼出現(xiàn)蠟 角,雌性 蚧 殼龜裂。 8 月中、下旬雄蟲化蛹, 9 月上、中旬羽化。雌蟲亦于此時轉回枝條,二者交配,雌蟲越冬。
防治方法
、 結合修剪,剪除蟲枝。
、 早春用 5 % -10 %機油乳劑或柴油乳劑 噴殺越 冬雌成蟲!
③ 在 6 月底、 7 月初 1 齡 若蟲孵化和活動期,噴 40 %氧化樂果乳油 1200 倍液、 2.5% 功夫菊酯乳油 2500 倍液或 20% 滅掃利乳油 2500 倍液。
、 創(chuàng)造通風透光的環(huán)境條件,不過于密植,適當剪除密枝,可減少該蟲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