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肩星天牛黑色帶有光澤,20-35mm長,7-12mm寬;觸角11節(jié),基部藍黑色;每個覆翅有約20個白斑。寄主:懸鈴木、柳、楊 危害特點:幼蟲蛀食樹干,危害輕的降低木材質(zhì)量,嚴重的能引起樹木枯梢和風折;成蟲咬食樹葉或小樹枝皮和木質(zhì)部。
目錄
概述
主要破壞
生活史及習性
生態(tài)
藥物防治方法
特征描述
展開
概述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源產(chǎn)地:中國和朝鮮半島
已入侵地區(qū):英國、美國、澳大利亞
入侵新地區(qū)的途徑:國際貿(mào)易和海上運輸
主要破壞
重要的林業(yè)害蟲,每年造成大量木材的損失。在3-5年內(nèi)逐漸地將樹木殺死,有些樹木時間稍長。在中國,有大約40%的楊樹因此被破壞,5省中240個城市或縣受其影響。在寧夏一省,3年中為控制蟲害,就有5000萬株樹被砍伐掉(1991-1993)。在美國紐約和芝加哥,為控制其蔓延,2001年5月就分別砍伐被寄生樹木5286株和1547株。
生活史及習性
一年發(fā)生一代,或兩年發(fā)生一代。以幼蟲或卵越冬。來年四月份氣溫上升到攝氏l0度以上時,越冬幼蟲開始活動為害。五月上旬至六月下旬為幼蟲化蛹期。從做蛹室至羽化為成蟲共經(jīng)41天左右。六月上句開始出現(xiàn)成蟲,盛期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下旬,直到十月份都有成蟲活動。六月中旬成蟲開始產(chǎn)卵,七、八月間為產(chǎn)卵盛期,卵期16天左右。六月底開始出現(xiàn)幼蟲,到十一月氣溫下降到攝氏6度以下,開始越冬。光肩星天牛主要為害加楊、美楊、小葉楊、旱柳和垂柳等樹。幼蟲蛀食樹干,為害輕的降低木材質(zhì)量,嚴重的能引起樹木枯梢和風折;成蟲咬食樹葉或小樹枝皮和木質(zhì)部,飛翔力不強,白天多在樹干上交尾。雌蟲產(chǎn)卵前先將樹皮啃一個小槽,在楷內(nèi)鑿一產(chǎn)卵孔,然后在每一槽內(nèi)產(chǎn)一粒卵(也有兩粒的),一頭雌成蟲一般產(chǎn)卵30粒左右?滩鄣牟课欢嘣3-6厘米粗的樹干上,尤其是側(cè)枝集中,分權很多的部位最多,樹越大,刻槽的部位越高。初孵化幼蟲先在樹皮和木質(zhì)部之間取食,25-30天以后開始蛀入木質(zhì)部;并且向上方蛀食。蟲道一般長90毫米,最長的達150毫米。幼蟲蛀入木質(zhì)部以后,還經(jīng)常回到木質(zhì)部的外邊,取食邊材和韌皮。
光肩星天牛
光肩星天牛(5張)
生態(tài)
防治方法
可在成蟲盛發(fā)期捕捉成蟲,也可用農(nóng)藥噴灑和堵蛀孔。保護和利用天敵是一種有效的控制方法。啄木鳥是天牛的主要天敵,應積極保護和招引。一般在500畝林地中有一對啄木鳥,就可以抑制天牛的發(fā)生。招引方法是:秋季在林地中每隔150米左右懸掛一個招引木。招引木應采用松軟心腐的木段,長60厘米,粗20厘米,頂端釘一木蓋,防止雨水流入。
重要的林業(yè)害蟲,每年造成大量木材的損失。在3-5年內(nèi)逐漸地將樹木殺死,有些樹木時間稍長。在中國,有大約40%的楊樹因此被破壞,5省中240個城市或縣受其影響。在寧夏一省,3年中為控制蟲害,就有5000萬株樹被砍伐掉(1991-1993)。在美國紐約和芝加哥,為控制其蔓延,2001年5月就分別砍伐被寄生樹木5286株和1547株。 這種強大的林業(yè)害蟲,可用大斑啄木鳥來對付.
鳥種:大斑啄木鳥
學名:Dendrocopos major
俗名:白花啄鴓、白花啄木鳥、赤䴕、臭喯打木、叨木冠子、海南花啄木鳥、花喯打木、花啄木、花啄木 分類:鴷形目、啄木鳥科、啄木鳥屬
描述:體型中等(24厘米)的常見型黑相間的啄木鳥。雄鳥枕部具狹窄紅色帶而雌鳥無。兩性臀部均為紅色,但帶黑色縱紋的近白色胸部上無紅色或橙紅色,以此有別于相近的赤胸啄木鳥及棕腹啄木鳥。 虹膜-近紅;嘴-灰色;腳-灰色。 叫聲:鏨木聲響亮,并有刺耳尖叫聲。 分布范圍:歐亞大陸的溫帶林區(qū),印度東北部,緬甸西部、北部及東部,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狀況:在中國為分布最廣泛的啄木鳥。見于整個溫帶林區(qū)、農(nóng)作區(qū)及城市園林。共記述有九個亞種:tianshanicus于中國西北;brevirostis繁殖于中國東北的大興安嶺,越冬于小興安嶺及東北平原;wulashanicus于寧夏的賀蘭山和烏拉山及陜西北部;japonicus于遼寧、吉林及內(nèi)蒙古東部;cabanisi于華北東部;beicki于華中北部,stresemanni于中南及西南;mandarinus于華南及東南;hainanus于海南島。 習性:典型的本屬特性,鏨樹洞營巢,吃食昆蟲及樹皮下的蠐螬,如天牛幼蟲、吉丁蟲等,對防治林木害蟲起到重要的作用。
常見于山地和平原的園圃、樹叢及森林間,為啄木鳥類中最常見的一種。腳強健,有趾4個,其中2個向前,2個向后,各趾的趾端均具有銳利的爪,巧于攀登樹木。尾羽的羽干剛硬如棘,能以其尖端撐在樹干上,助腳支持體重并攀木。嘴強直如鑿。舌細長,能伸縮自如,先端并列生短鉤。攀木覓食時以嘴叩樹,叩得非常快,好像擊鼓一般。察出有蟲時,就啄破樹皮,以舌探入鉤取害蟲為食。索食時,從樹干下方依螺旋式而漸攀至上方。鳴聲尖銳,略似"滴棲"或"棲衣",常且飛且鳴。巢營于樹洞中。曾在河北昌黎山地的杏樹上發(fā)現(xiàn)一個樹洞,距地約4米。 飼養(yǎng)管理、繁殖與斑啄木鳥相似。
常攀援樹干,用嘴急促地叩擊樹皮,當察覺到樹干內(nèi)有蟲時,即啄破樹皮,用舌探入,將蟲鉤出而食。飛行時兩翅一展一合,有節(jié)奏地升降,略呈波浪狀。每年繁殖期間,啄鑿腐朽的樹干為巢洞。每窩產(chǎn)卵4~5枚。卵純白色,大小約為18.5×26.8毫米。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約10~12天,育雛期約23~30天。
藥物防治方法
1、防止成蟲:利用假死習性人工捕殺。用0.04%一零五九噴干;
2、防治卵及初孵幼蟲:用錘擊殺;向有蟲處(蛀孔)涂抹敵敵畏(50倍液)或煤油;用50%殺螟松乳油100-200倍液、40%樂果乳油200-4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200倍液噴干,噴液量以樹干流藥液為止。
3、防治大幼蟲:幼蟲長大蛀入木質(zhì)部深處時,用注射器向蛀道內(nèi)注射氨水;向蛀孔內(nèi)投放56%磷化鋁片(1/6或1/3片);用磷化鋅與草酸為主要成分制成的毒簽插入蛀道內(nèi)熏殺;施用這些方法的蛀孔用粘泥封塞為好。
特征描述
成蟲:體長17-39毫米,漆黑色,帶紫銅色光澤。前胸背板有皺紋和刻點,兩側(cè)各有一個棘狀突起。翅鞘上有十幾個白色斑紋,基部光滑,無瘤狀顆粒。
卵:長5.5毫米,長橢圓形,稍彎曲,乳白色;樹皮下見到的卵粒多為淡黃褐色,略扁,近黃瓜子形。
光肩星天牛-幼蟲
光肩星天牛-幼蟲
幼蟲:體長50-60毫米,乳白色,無足,前胸背板有凸形紋!
蛹:體長30毫米,裸蛹,黃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