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屬松科松屬常綠大喬木,是我國北方地區(qū)最主要的造林樹種之一。根系發(fā)達,固土保水能力強,也是青海省山地溝壑營造水源涵養(yǎng)林、水土保持林以及用材林的優(yōu)良樹種。油松具有分布廣,但不連貫,且分布區(qū)氣候條件相差很大的特點。分布區(qū)域在北界為內蒙古的陰山,西至寧夏的賀蘭山、青海的祁連山、大通河、湟水流域一帶,南至秦嶺、巴山北坡,西南到四川西北部、云南北部,東至山東的蒙山。陜西、山西為其分布中心,在河北、山東、內蒙古、遼寧、甘肅、河南的分布也較為廣泛。
一、育苗
油松造林所用苗木為播種苗,無性系種子園所用的嫁接苗,其砧木仍為播種苗。
采種:油松5月上旬開花授粉形成幼果,翌年9月下旬果實成熟。成熟時球果由綠色變?yōu)辄S褐色,果鱗微裂,可立即組織采種。育苗:油松可在固定苗圃育苗,也可進行山地育苗和容器育苗。山地育苗:宜選擇陰坡、半陰坡的中下部,以有灌叢或茂密雜草的生荒地和老撂荒地為最好,也可在樺木、櫟類疏林下整地育苗。油松在春、秋兩季均可育苗,但以早春為好。播種前要進行種子消毒和催芽處理,山地育苗多在4月上中旬播種,以條播為主。播幅3~7厘米,行距20厘米,覆土厚1~2厘米,每畝播種量為15~20公斤。出苗后要注意驅鳥護苗和防苗木猝倒病、立枯病。適當灌溉,及時排水防澇,適時追肥,加強松土除草,一般兩年出苗出圃造林。
二、造林
油松造林以植苗為主,也可進行播種造林。在干旱低山地區(qū)植苗造林,應選擇陰坡、半陰坡,陽坡造林應提前細致整地。造林密度:油松幼林生長緩慢,易生粗壯側枝,干形不夠端直,加上造林地立地條件差,所以初植密度應適當大些。培育大徑材,如在高山、交通不便地區(qū),造林密度宜小,一般株行距1.5米×2米;水土保持林和小徑材、薪材可充分利用近山、低山地區(qū),造林密度可大些,株行距為0.75米~1米×2米;采用叢植每穴(3~4株)或穴播的,密度可小些。造林方法:植苗造林,選用2~3年生健壯苗木,早春土壤解凍后及時栽植,有條件的林場或工區(qū)進行容器育苗的,也可在雨季用百日苗或一年半生苗在連陰天栽植。播種造林,在土層厚肥而濕潤的陰坡可采用穴播,每穴播種15~20粒經(jīng)過催芽處理的種子,覆土厚度為1.5厘米。在海拔較高、人煙稀少的偏遠山區(qū),植被在40%以下的大面積荒山、荒地可進行飛機播種。
三、幼林撫育
油松造林后,松土除草一般連續(xù)進行3年,幼樹高度超出雜草層即可停止。每年2~3次,以春季(3~4月)和初夏(5~6月),雜草開始繁生時兩次最為重要。因為春季是油松高生長時期,夏季是直徑生長盛期。這兩個時期改善土壤通透性能,對促進油松的高徑生長及頂芽飽滿充實作用很大。叢生播種的油松,初期對幼樹生長有利,幾年后先是直徑生長減弱,以后高生長也減弱,這一時期出現(xiàn)在5~8年生時。因此應適時定株。叢生株少的(2~3株),在進入郁閉時一次間伐定植,叢生株多的(4株以上)在5~8年生當中分兩次定株。油松側枝粗壯,需進行人工修枝。修枝應適當,不可過量,以免影響生長。樹高2~4米的,樹冠保持樹高的2/3;4~8米的保持1/2;8米以上的保持1/3以上。修枝季節(jié)以冬季為好。茬口宜平不留樁,切勿劈裂。
四、病蟲害防治
危害幼苗以猝倒病為主,危害幼樹、大樹的主要是蟲害,如油松毛蟲、松梢螟、油松球果小卷葉蛾、油松球、果螟等,應選擇有效農藥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