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是荒山綠化先鋒樹種,也是黃土高原的主要造林樹種,但黃土高原地區(qū)春旱多風、蒸發(fā)量大,常使油松根系失水,影響造林成活。
為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我們多年來結合林業(yè)生產(chǎn)實踐,進行了改進油松造林技術的NFDA2試,開展了“裸根造林”、“打漿造林”、“帶土造林”、“容器苗造林”、“苗木保濕袋造林”等方法的對比試驗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油松保濕袋造林是比較好的方法之一。
在干旱嚴重的2000年,我們用此法在寧縣傅家山,營造244hm2油松林平均成活率達98.3%;2001年在西峰市小崆峒用此法采用5年生60cm以上大苗,營造40hm2風景林,成活率高達96.8%。
兩處工程均得到了甘肅省林業(yè)廳、慶陽地、市領導的好評。我們從試驗中取得成功,從推廣中進一步總結經(jīng)驗,現(xiàn)將研究結果簡介,供同類地區(qū)造林參考。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1、試驗地設置
試驗地設在隴東黃土高原的寧縣、西峰市荒山上,海拔1400~1500m;年平均氣溫9.1℃,年平均降水量400~500mm,并集中在7~8月;春旱多風且氣溫不穩(wěn),常有凍害。造林地多為黃綿土,土層深厚,但保水性差。
2、試驗材料
試驗選用2~5年生油松苗木(含容器苗);直徑40cm左右的塑料袋;塑料繩。
3、造林試驗
為了找出油松造林最好的方法,2000年春,我們在羅山府林場涼水泉站用2年生裸根苗,采用“打漿”造林、“帶土”造林、“容器苗”造林、“保濕袋”(用塑料袋裝苗,在根系處扎口),以油松“裸根”造林為對照,進行了對比試驗。
(1)造林成活率試驗
選用10個工人分為5組,用同樣的方法起苗;分別采用上述造林方法處理,對油松苗木進行包裝、運輸,并用同一種植苗造林方式栽植。當年秋季10月份調(diào)查造林成活率。調(diào)查結果表明,以保濕袋和容器苗造林成活率為高,分別為93.6%和94%,其次是帶土苗為83.2%。
(2)不同造林方法苗木失水測試
由于油松苗木根系失水是油松造林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對5種造林方法采用保護包裝的油松苗木進行了失水測試。
測試是用同一塊地上剛挖出的2年生油松苗木輕輕抖凈根部土壤,不要傷苗根,隨機抽取1萬株苗木,每100株抖凈土壤稱重,求100次稱重的平均值,則為原始基值,不同測試方法,每100株、油松苗木失水重與基值相比百分數(shù)為失水率,其公式為:失水率(%)=〖SX(〗失水重〖〗基值〖SX)〗×100%=〖SX(〗基值〖〗現(xiàn)重〖SX)〗×100%3種失水測試結果是:
(2.1)就地假植后苗木失水測試 對已假植的5種造林處理油松苗木,每天定時任意選取1000株苗木抖凈泥土,連續(xù)3d,測定每100株苗起稱重,求其10次稱重平均值后,再按上述公式求其失水率。測定結果表明,容器苗失水最少,為8%,保濕袋苗和打漿苗均為10%,裸根苗失水24%。
(2.2)運輸失水測試 對5種造林處理油松苗木一天運輸?shù)竭_目的地后,苗木失水測試。運輸路途中蓋蓬布、不灑水,當天到達目的地后,做每種處理隨機選取1000苗木抖凈泥土,每100株一起稱重,求其10次稱重平均值后,再按失水率公式求其失水率。
測定結果表明,失水率保濕袋2%;容器苗4%,打漿苗14%,帶土苗27%,裸根苗24%。
(2.3)在無任何其他措施下,將5種處理的油松苗木放在露天陽光下1~3d,每天16∶00測其每天失水量。測試結果表明,以保濕袋苗失水最小,為26%,容器苗第二,為32%,第三為打漿苗39%,帶土苗58%,裸根失水率高達86%。
采用這3種失水測試方法,盡管測試時受到當時天氣(風、氣溫)及操作技術水平的影響,測試數(shù)據(jù)不一定十分精確。但是從總體上還是能說明5種方法造林所用苗木的失水情況:
第一,就地假植后,5種方法所用苗木失水均不多。
第二,長途運輸1d之內(nèi)到達目的地后,油松苗木失水以裸根與帶土苗失最為嚴重、打漿苗次之、保濕袋與容器苗失水最少。
第三,在無任何其它處理措施下,5種處理的油松苗木在露天陽光下1~3d,裸根與帶土苗失水嚴重,尤其3d后苗木水分幾乎喪失殆盡;打漿苗也失水較嚴重;容器苗第一、二天失水不十分嚴重,但第3天失水明顯加大;保濕袋苗失水情況相對前4種失水緩慢。
由此可見造林時,運到現(xiàn)場的油松苗木要及時假植,否則嚴重失水影響造林成活率。保濕袋苗木可以彌補了這些不足,在造林現(xiàn)場不用假植,可邊造邊取苗,省工又方便,造林成活率高。
(3)成活后幼樹生長量調(diào)查
為了進一步了解油松5種造林方法對造林質(zhì)量的影響,對上述同一造林地點成活的油松進行了兩次(2000年和2001年10月底)高生長調(diào)查。每種造林方法調(diào)查5個樣地,采取對角線調(diào)查法,每個樣地內(nèi)測查400株,求2000株苗平均高生長量。
油松造林方法幼樹年高生長量平均值調(diào)查結果:第一年生長量以容器苗最高13.2cm,保濕袋苗次之13.1cm;第三為帶土苗12.3cm;打漿及裸根苗分別為9.44cm和5.6cm。第二年以保濕帶苗生長最高24.4cm,打漿苗16.8cm,裸根苗只有10.7cm。
二、造林費用
為了全面比較油松5種造林方法經(jīng)濟效益,我們對其單位面積的造林費用進行了核算,油松造林密度為333穴/667m2,每穴栽油松苗以3株計。費用核算結果以保濕袋最為經(jīng)濟,成本72.5元/667m2,容器苗、打漿苗分別高達249元/667m2和112元/667m2。
三、小結
綜上試驗油松苗木用“保濕袋”、“容器”造林緩苗快、成活率高,當年與第二年苗木高生長量高于其它幾種方法;從失水測試可知,保濕袋油松苗木失水率最低。這從理論上找到了其造林成活率高的依據(jù)。
從單位面積造林費用看,油松保濕袋造林費低于容器和帶土苗,略高于打漿苗(70元/hm2)。油松造林禁用裸根苗。
四、討論
油松苗木保濕袋造林的實施,是相對于裸根造林成活率低,且要求起苗打漿,造林時帶植苗桶或就地假植費工費時,相對于苗木帶土造林,帶土球大,運輸成本高,且苗木運輸過程中,土球水分損失快,土球易破損,苗木損失大,相對于容器苗成本高,造林費用高等問題而采取的對策。
它有造林成活率高,緩苗快或無緩苗期,成本低,易推廣等特點。此法不但適用于2~3年生的小油松苗木造林,同時也適合4~5年生大苗的造林。
但打漿造林,容器苗造林只適用于2~3年生的小苗造林。同時利用保濕袋造林可以適當延長起苗和造林時間,可以用于苗木的調(diào)劑、調(diào)配,確保造林苗木多樣性和適地適樹的需要。
五、注意事項
1、邊起苗邊裝袋,盡量縮短起苗時間,防止苗木長時間在日光下曝曬;造林時邊造邊取苗,取出苗時要及時封好袋口,盡量減少失水。
2、要將保濕袋包裝于油松苗木根莖以上,封口要嚴、扎繩要緊。
3、保濕袋不得破損,要根據(jù)苗木的大小挑好結實的塑料袋,否則,保濕效果不好,影響造林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