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秋末、冬初是廣大盆景愛好者上山采挖黑松的集中時期,但由于采挖方式和養(yǎng)護不得當(dāng),成活率極低,造成采挖的黑松大量死亡,致使生長幾十年的黑松毀于一旦,讓人心痛!盡管我國多個省份都出產(chǎn)黑松,但因它生長緩慢,適于塑形上盆做盆景的、尤其是粗大、形態(tài)奇絕的山樁,更是難得一求。因這一資源幾乎不可再生,因此對資源的保護是廣大盆景愛好者的責(zé)任。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黑松資源,筆者以多年來的經(jīng)驗談點個人認識,與盆景愛好者商榷:
一、采挖黑松的最佳時間
盡管許多盆景作者認為初春化凍后及秋末、冬初是采挖黑松的最佳時間,但筆者認為最佳的采挖時期應(yīng)選擇在冬至到初春化凍為最佳期。雖然此時天寒地凍,容易傷根、凍根,但是只要在這段時期內(nèi)選擇天氣晴朗、氣溫相對穩(wěn)定的時候上山,采挖回來的黑松及時入土,控制好水分,解決好防凍問題,黑松的成活率也是十分高的。因為此時的黑松已完全進入休眠期,停止了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養(yǎng)護起來更加容易。
二、采挖黑松應(yīng)注意的六個方面
一是在采挖時要擴大采挖面,注意盡量多帶土。因為黑松長在山坡砂石土中,土壤較少,而且冬天天氣干燥,土壤含水少粘性差,所以在采挖時盡可能要保護好根部的土壤。因為根部土壤中富含根上霉菌,是黑松共生菌,極利于根的生長。采挖后應(yīng)及時用塑料袋做簡易包扎,以防止搬運中土壤散失,以便移植。二是采挖時要注意保護黑松的根系部分,應(yīng)在距松樹稍遠一些的地方開始采挖,先將四周泥土挖空,主根要盡量多保留一些,斷根切口要平滑,爛根剪除,要盡量避免傷及根系。尤其是黑松扎在砂石里的側(cè)根、須根,根系較弱,盡可能留長些,采挖時特別要保護好。三是采挖回來的黑松要及時入土,時間越快越好,時間長了會造成根部失水、干枯,影響成活。為防止根部埋的過深,可采取高植、淺栽,然后上面加土隴起覆蓋,沒條件在地里栽培的要及時上盆。四是黑松的上盆十分重要,栽培前先將盆底墊層碎石、瓦片,以利透氣排水,再用土將四周填實。土中空隙過大,容易造成凍根,盆上加蓋草簾以防凍。五是土壤用山上原土最好,也可采用粗黃沙、煤灰、黃泥配制成的混合土,比例為O.5:0.25:O.25。六是上盆后要及時強修,枝葉過多會影響根系供水不足,消耗大量的水分和營養(yǎng)。
在充分考慮造型的需要后,對不必要的枝干下手要狠,主枝短截,雜亂枯枝一律剪掉,修剪后對截口用蠟或乳膠泥封口,以防松液流失,水分外溢。
三、養(yǎng)坯與養(yǎng)護管理
新采挖的山樁養(yǎng)坯工作十分重要,澆水、防凍、遮蔭、養(yǎng)護是保證新上盆山樁成活的關(guān)鍵。新上盆后不要急于澆水,因為此時天氣寒冷霜凍厲害,如果澆水時機控制的不好,極易造成凍根或水分過大窒息死亡。黑松長期生長在山坡砂石地,正常需要水分很少,因此不需要擔(dān)心缺水。此時黑松又在休眠期,吸水能力弱,土壤潮濕水分過大易造成凍根、爛根。每天只需中午往盆中灑少許水保持盆中土面濕潤既可。在一段時期氣溫穩(wěn)定、天氣暖和的中午澆定根水,盆上覆蓋草簾既防凍又通風(fēng)透氣。在整個冬季的澆水管理中,掌握住土壤發(fā)白、發(fā)硬再澆水,仍需選擇在天氣暖和的中午澆水。放置背風(fēng)處,遮蔭防曬十分重要。經(jīng)過一冬,春天也是黑松養(yǎng)護的重要時期,這時的黑松剛剛蘇醒,根系正在伸展促生新根,對水的控制、遮蔭、防凍尤其重要。春天也是氣候變化比較大的時期,天旱風(fēng)大要適時地對枝葉噴水,陰雨綿綿天氣要用薄膜覆蓋盆面防水,特別要防“倒春寒”造成的霜凍,做好防凍、控水。養(yǎng)護好根是這一時期的養(yǎng)護重點,同時要防止水分蒸發(fā),特別要防止夏曰中午前后的直曬,遮蔭一直要持續(xù)到夏季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