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過后,廣東地區(qū)的氣溫逐步升高,沉寂了一個冬天的害蟲蠢蠢欲動,開始大舉入侵植物世界。筆者近日發(fā)現一些羅漢松開始有介殼蟲危害。在羅漢松的葉片、葉柄、嫩莖桿等幼嫩部位,群集了大量的介殼蟲,它們吸食植物汁液,使寄主營養(yǎng)狀況惡化,葉片褪綠,使植株生長不良。
介殼蟲的危害還會誘發(fā)煤污病,這是因為煤污病病菌常常寄生到蚜蟲、介殼蟲等昆蟲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上,介殼蟲危害植株后會傳播病菌,使植株發(fā)病。霉污病的癥狀是在葉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擴大連片,使整個葉面、嫩梢上布滿黑霉層。該病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甚至引起死亡。
據了解,危害羅漢松的介殼蟲主要是半球蚧,學名Saissetia hemisphaerica,為害蟲態(tài)為成蟲及若蟲。雌成蟲介殼長2.5毫米,棕褐色,介殼中央隆起呈半球形,表面光滑。若蟲淺黃色或淡粉紅色,初孵若蟲背部為脊狀,半透明。該蚧一年發(fā)生3代,溫室無越冬期;以成蟲和若蟲在寄主為害部位越冬。在廣東地區(qū)該蚧蟲若蟲孵化期分別為3月下旬、6月下旬。
春末夏初是羅漢松介殼蟲開始流行的時期,要注意做好防治措施。一是進行人工防治,即通過人工刮除或擦除葉片和枝條上的蚧蟲;二是進行藥劑防治,在若蟲孵化期噴灑殺蟲劑,可選用40%速撲殺乳油15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4000倍液等。要注意將藥液噴到葉片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