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葉面病斑近圓形,直徑2毫米至6毫米、7毫米不等,灰褐色至灰白色,邊緣色深、呈紫褐色暈環(huán)。葉尖或葉緣病斑半圓形至不定形,污褐色至灰褐色,較圓斑為大,斑面易破裂、脫落。
【病原及發(fā)病特點(diǎn)】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真菌。葉面圓斑的為葉點(diǎn)霉[Phyllos—ticta gomphrenae Sacc.et Speg.]所引致,葉尖葉緣不定形斑的為長圓盤孢[Gloeosporium sp.]所引致。病菌均以菌絲體及其子實(shí)體在病葉和病殘?bào)w上存活越冬,產(chǎn)生分生孢子借風(fēng)雨傳播侵染。溫暖多濕的天氣易發(fā)病,偏施氮肥也易加重受害。
【防治方法】
①收集病殘物燒毀。
②增施磷鉀肥,勿偏施過施氮肥。
③發(fā)病初期及時(shí)噴藥控病。用藥除參照五星花葉斑病防治外,還可噴施l5%亞胺唑(或稱霉能靈)可濕粉25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8000倍液2~3次、隔15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