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籬是指由灌木或小喬木以近距離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單行或雙行,緊密結(jié)合的規(guī)則式種植形式,又稱植籬、生籬。因其可修剪成各種造型并能相互組合,從而提高了觀賞效果。此外,綠籬還能起到遮蓋不良視點、隔離防護、防塵防噪等作用。
在我國園林中常用于制作綠籬的植物品種有黃楊、女貞、紅葉小檗、龍柏、側(cè)柏、木槿、黃刺梅、薔薇、竹子等。它們的特點是萌芽力強、發(fā)枝力強、愈傷力強、耐修剪、耐陰力強、病蟲害較少。不過,我國常見的綠籬造型比較雷同,除了高矮變化之外,很少在形狀、修剪方式等方面創(chuàng)新,新品種的應(yīng)用也缺乏突破。
近日,記者在日本采訪時發(fā)現(xiàn)了一些比較特別的綠籬。其中,既有頂部形狀的變化,也有中下部新穎的處理方式。仔細想想,我們的園林苗木從業(yè)者缺少的可能并非是技術(shù)和經(jīng)驗,而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希望這幾副圖片能給讀者以啟發(fā),制作出不一樣的綠籬。
圖1:一邊高一邊低,斜坡形的綠籬頂部。
圖2:兩邊對稱,三角形的綠籬頂部。
圖3:有起有伏,波浪形的綠籬頂部。
圖4:在綠籬的中間制作幾個圓洞,可以使單調(diào)的綠色墻體多些活潑的元素。
圖5:對一些容易出現(xiàn)“脫腳”現(xiàn)象的植物品種,直接將底部修剪掉形成統(tǒng)一的形態(tài),也是一種選擇。
圖6:將綠籬中部的葉片全部修剪掉,需要精細且頻繁的操作,工作量想必不小。
圖7:低矮的圓球形綠籬連在了一起。
圖8:用一人多高的綠籬包裹超大規(guī)格喬木,綠上加綠。
圖9:用支架將紅色灌木支撐起來,保證直立的樹冠,為以后用作綠籬做好準備。
圖10:即使是生長速度較慢、價格昂貴的羅漢松,也能成為制作綠籬的植物材料。
圖11:幾棵樹形整齊劃一的柏樹并排種植,間距恰到好處,用一定體量的綠籬營造出“影背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