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因其花形碩大,色彩鮮艷多變,易于栽培,廣泛應用于園林群植裝飾,公路綠化帶和家庭盆栽。我縣鄭宅、白馬、浦南、仙華等十幾個花木場均有較大規(guī)模的栽培,其中鄭宅花木場為杜鵑花專業(yè)苗場,生產(chǎn)盆花五萬余盆,遠銷杭州、上海、南京等地。杜鵑栽培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難題,就是杜鵑花生理性病害問題,現(xiàn)總結歸納如下:
1黃化病,又稱黃葉病。植株發(fā)生黃化時,葉子逐漸由綠變黃,生長受抑,葉子大量脫落,甚至整株枯死,究其原因,主要有:
1.1缺鐵黃化。杜鵑對鐵元素需求量較大,當土壤基質中缺乏鐵元素時,,影響到葉子中葉綠
素的合成,導致葉片變黃,分枝少,葉狹小展不開,生長緩慢,植株矮小。防治方法是在所澆水中溶入1~3%硫酸亞鐵溶液,每半月一次,連續(xù)2~3次。
1.2堿性黃化。表現(xiàn)在葉片由下向上逐漸脫落,僅留嫩梢頂端幾片葉子。防治方法是更新基質土,改為酸性土壤,以紅黃壤為好,或者對澆施水進行弱酸化處理,加入適量醋酸或硫酸亞鐵。
1.3其它黃化。缺氮或土壤板結,澆灌過頻,盆內積水,光照不足,大肥大水都會造成根系
吸收不良而黃化。防治對策是松土。適當稀植,節(jié)制澆水。
2 小葉病。
2.1 癥狀:表現(xiàn)為早春發(fā)芽遲緩,頂端簇生小葉,節(jié)間變短,葉片細小,甚至只有正常葉的1/3~1/5:同時葉片呈黃綠色或脈間黃色,葉質脆,葉片不展,葉緣翻卷,植株下部另發(fā)新芽,葉色不勻、變形;生長勢弱,難以形成樹冠;葉芽與花芽明顯減少,花朵變小,甚至根本不能開花,嚴重時整個棚架下一片枯黃。鄭宅花木場曾經(jīng)因此損失數(shù)萬元。
2.2 主要原因:
2.2.1缺鋅:這是引起小葉病最主要的原因。
2.2.2 缺氮:缺氮也能引起小葉病。
2.2.3施肥過量:造成爛根引起小葉病。
2.2.4土壤粘性重:排水不暢,引起根系吸收不良。
2.2.5高溫悶熱、郁閉:通風不良光照不足,造成小葉病。
2.3防治對策:
2.3.1改善土壤結構,澆水要干濕交替。
2.3.2防止高溫悶熱,夏季加蓋遮陽網(wǎng),適當控制栽培密度。
2.3.3增施硫酸鋅肥,也可噴施稀土復合肥或小葉敵3~4次,效果比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