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焦腐病又稱“黑色蒂腐病”,主要危害貯運期柑橘,成熟的果實采收后2~4周較易發(fā)病。
主要特征
初在果蒂周圍出現(xiàn)水漬狀、柔軟病斑,后迅速擴展,病部果皮暗紫褐色,缺乏光澤,指壓果皮易破裂撕下。蒂部腐爛后,病菌很快進入果心,并穿過果心引起頂部出現(xiàn)同樣的腐爛癥狀。被害囊瓣與健瓣之間常界線分明。爛果常溢出棕色黏液,剖開爛果,可見果心和果肉變成黑色,味苦。后期病部密生許多小黑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害原因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枯枝及其他病殘組織上越冬。分生孢子由雨水飛濺到果實上,由傷口,特別是果蒂剪口,或自然脫落的果蒂離層區(qū)侵入,一旦浸入,發(fā)展很快。溫度28~30℃,果實腐爛速度最快
防治方法
(1)加強果園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合理灌溉,增強樹勢,提高樹體的抗病力;科學修剪,剪除樹上的病枝、枯枝,減少病害的初次侵染來源,結合修剪,徹底清除果園,將枯枝落葉集體燒毀。
(2)選擇適當?shù)牟墒諘r間,避免在在雨后或晨露未干時進行采收,采收時應注意避免果實受傷。
(3)采收和貯運用具及貯藏庫用硫磺(每立方米空間10克)密閉熏蒸消毒24小時。保持庫房中的溫度濕度在80%-85%,注意通風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