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裂皮病(CitrusexcocortisVirus)在我國的四川、重慶、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云南、福建、臺灣等省(直轄市、自治區(qū))均有發(fā)生。從外國引進的品種如夏橙、華盛頓臍橙、尤力克檸檬和臍血橙上比較多發(fā)生。此病在枳、枳橙、蘭普來檬、青檬等作砧木的柑橘樹上發(fā)生普遍。
主要特征
以枳作砧木的甜橙,在定植后2~8年開始發(fā)芽,病樹砧木部分外皮縱向開裂和翹起,后呈鱗片狀剝落,同時樹冠矮化,新梢少而弱,葉片比正常小,有的葉片葉脈附近綠色而葉肉變黃,類似缺鋅癥狀,病樹開花較多,但落花、落果嚴重,產(chǎn)量降低。有些病菌樹只表現(xiàn)裂皮癥狀而樹冠并不顯著矮化,或只表現(xiàn)樹冠矮化而沒有明顯的裂皮癥狀。
病害原因
病株和隱性帶毒株是病害的侵染源。該病除了通過苗木和接穗傳播外,受病原污染的工具和手與健康株韌皮組織接觸,也可以傳播。
防治方法
(1)選用健壯無毒母株作為采穗株。用抗病或耐病的酸橘、紅橘作砧木。
(2)修剪感病植株后,修剪工具應用含5.25%次氯酸鈉的漂白粉8~10倍液、2%氫氧化鈉或2%福爾馬林進行消毒。
(3)嚴格實行檢疫,防止病苗和病接穗從病區(qū)傳到無病區(qū),對癥狀明顯、生長衰弱、已無經(jīng)濟價值的樹,應及時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