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修虎蛾 葡萄病蟲害
2012/9/1 19:04:41
分布與危害:
分布于北京、大連、石家莊、太原、濟南、鄭州、無錫、武漢和貴陽等地。主要為害葡萄,還為害山葡萄、常春藤、爬山虎等。以食葉為主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18mm~20mm,翅展44mm~47mm。頭、胸紫棕色,頸板及后胸端部暗藍色。腹部及足黃色,腹背中央有1列紫棕色斑。前翅灰黃色,散生紫棕色斑點。前緣色稍濃,后緣及外橫線以外紫棕色。內(nèi)橫線灰黃色,自前緣外斜至中室,角折內(nèi)斜,在中室下緣呈明顯雙線。外橫線灰黃色,雙線,中部外彎,后半段明顯內(nèi)斜。亞緣線灰白色,鋸齒形。緣線為1列黑點。腎紋、環(huán)紋紫棕色,黃邊。后翅杏黃色,外緣有紫棕色寬帶,臀角有1枯黃色斑。卵寬1.8mm,高0.9mm,半球形,紅褐色,頂端有1黑點。幼蟲老熟時體長32mm~42mm,頭橙黃色,密布黑斑。胸、腹部黃色,前胸背板及兩側黃色,身體每節(jié)有大小不一的黑色斑點,疏生白毛。身體前細后粗,腹部第8節(jié)背面稍隆起。臀板橙藍色,毛突淡褐色,褐斑連成1橫寬帶。蛹長約20mm,紅褐色,尾端齊,略呈方形,兩側有角狀突起,端部著生3對鉤刺。
發(fā)生規(guī)律:
在遼寧一年發(fā)生2代,以蛹在葡萄根部附近或葡萄架下的土中越冬。5月下旬成蟲羽化,卵產(chǎn)在葉背或嫩梢上。6月下旬幼蟲孵化,為害葡萄葉片,7月中旬化蛹。7月下旬出現(xiàn)第2代成蟲,8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第2代幼蟲為害期。9月中旬幼蟲老熟后入土化蛹越冬。北京地區(qū)一年發(fā)生2代,以蛹在寄主根部附近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成蟲羽化,有趨光性。日伏夜出,白天潛伏在葉背或雜草叢中,夜間交尾產(chǎn)卵,卵散產(chǎn)在葉片上,卵期為8天左右。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第一代幼蟲為害期,幼蟲喜食嫩芽和新葉,造成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只留下粗葉脈和葉柄。7月幼蟲老熟化蛹,蛹期約7天。7月中旬至8月上旬為成蟲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第二代幼蟲為害期。9月中、下旬幼蟲陸續(xù)老熟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結合葡萄埋土與出土挖直越冬蛹。2、結合整技捕捉幼蟲。
①本站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與會員發(fā)布,僅供瀏覽參考,信息內(nèi)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請謹慎采納.本站不做任何擔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來源的稿件均為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意義,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轉載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③如轉載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及時與本站取得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