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留種技術(shù):秋季收成前,在田間選擇株壯、枝繁、穗多而密、又無病蟲害的單株作種株。收種時間須較產(chǎn)品收成晚15-20天。當種子充分成熟、籽粒豐滿、呈深褐色或棕褐色時采收,晾干脫粒,除雜,置布袋中,吊掛于透風干燥處貯放。
(四)采收與加工:春播者,當年8-9月采收;夏播者,當年10月采收;秋播者,翌年5―6月才能收成。當花穗上部門種子變褐色,頂真?zhèn)花尚未落盡時,于晴天露水平后,用鐮刀從基部割下全株,曬干,即為全荊齊;如只收花穗,稱荊齊穗,去穗的秸稈稱荊芥秸。全荊芥以色綠莖粗、穗長而密者為佳;荊芥穗以穗長、無莖稈、香氣濃烈、無雜質(zhì)者為佳。
(3)蟲害?有地老虎、銀紋夜蛾等。
(2)莖枯病?為害莖、葉和花穗。防治方法:清潔田園;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每畝用200千克堆制的菌肥耙入3-4厘米的土層。
4.病蟲害防治(1)根腐病?高溫積水時易發(fā)。防治方法參見丹參。
(4)排灌?幼苗期應(yīng)常常澆水,以利生長,成株后抗旱能力增強,但忌水澇,故如雨水過多,應(yīng)及時排除積水。
(3)追肥?荊芥需氮肥較多,但為了稈壯穗多,應(yīng)適當追施磷、鉀肥,一般苗高10厘米時,每畝追施人糞尿1500千克,20厘米高時施第二次,第三次在苗高30厘米以上時,每畝撒施腐熟餅肥60千克,并可配施少量磷、鉀肥。
(2)中耕除草?結(jié)合間苗進行,中耕要淺,以免壓倒幼苗。撒播者,只需除草。移栽后,視泥土板結(jié)和雜草情況,可中耕除草l-2次。
3.田間治理(1)間苗、補苗?出苗后應(yīng)及時間苗,直播者苗高10-15厘米時,按株距15厘米定苗,移栽者要培土固苗,如出缺株,應(yīng)及時補苗。
(2)育苗移栽?春播宜早不宜遲。撒播,覆細土,以蓋沒種子為度,稍加彈壓,并用稻草蓋畦保濕。出苗后揭去籠蓋物,苗期加強治理。苗高6-7厘米時,按株距5厘米間苗。5-6月苗高15厘米左右時移栽大田,株行距為15厘米×20厘米。
(1)直播5-6月,麥收后立刻整地作畦,按行距25厘米開0.6厘米深的淺溝。種子用溫水浸4-8小時后與細沙拌勻,播種時將種子平均撒于溝內(nèi),覆土擋平,稍加彈壓。每畝用種子0.5千克。也可春播或秋播但秋播占地時間較長,一般少采用。播種方法也可采用撒播。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一般夏季直播而春播采用育苗移栽。
(三)栽培技術(shù):1.選地、整地?宜選較肥饒潮濕、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種植,地勢以陽光充足的平坦地為好。荊芥種子細小,整地必需細致同時施足基肥,每畝施農(nóng)家肥2000千克左右。然后耕翻深25厘米左右,破碎摧毀土塊,反復(fù)細耙,整平,作成寬1.3米、高約10厘米的畦。
(二)生長習性:荊芥對天氣、泥土等環(huán)境前提要求不嚴,我國南北各地均可種植。喜暖和、潮濕天氣。幼苗能耐0℃左右的低溫,-2℃以下則會泛起凍害。忌干旱和積水,忌連作。種子發(fā)芽適溫為15-20℃。種子壽命為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