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冬紅果生長結果特征,用作綠化時可培育成小冠疏層形、自由紡錘形等。幼樹以培養(yǎng)樹形為主,主要方法是:疏除豎立枝、競爭枝,抹除主枝以下萌蘗,長放側枝擴大樹冠,減少花果量,多留存枝葉量,養(yǎng)根貯養(yǎng)。對結果樹的修剪,應注重樹體透風透光,修剪應留意剪去病蟲枝、重疊枝和交叉枝。
冬紅果為腋花芽結果,較易成花。通過摘心、抽梢可促進花芽的形成,一般不用激素促花。冬紅果花量大,坐果率高,不需人工授粉,一般不做疏花處理,而是根據樹勢結合修剪疏果,每花序留2個~3個果實即可。
接后7天~10天,檢查成活情況。凡芽片新鮮,葉柄一觸即落者為成活;反之,為未成活,對未成活的應抓緊補接。枝接苗木新梢20厘米~30厘米時應解綁除萌,接芽、接穗發(fā)梢后,留意松土、除草、追肥、澆水及病蟲害防治。發(fā)現毀滅性病害植株,如花葉病、銹果病植株,應拔除銷毀。干旱嚴寒地區(qū)封凍前進行苗行淺培土,培土厚度應高于接口以上。翌年春解凍后,撤去培土,促進萌芽和抽梢。
秋季用芽接法(“T”字形芽接、嵌芽接等),春季用硬枝接(劈接、腹接等)。
在樹體健壯、無病蟲害和豐產、優(yōu)質的母株上選取樹冠中外圍生長正常、芽體豐滿的新梢做接穗。剪取接穗后,立刻剪除葉片,只剪留0.3~0.4厘米的葉柄,保濕貯存。外運接穗,應用塑料布包裹防止失水;春季嫁接應于秋后采穗,貯穗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