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丁香是泛指丁香屬中的種類,而狹義的丁香則往往定指丁香屬中的某一個種。一般認為丁香是指分布及栽培廣泛的華北紫丁香及其變種白丁香。
木樨科丁香屬植物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冬芽卵形被鱗片。小枝圓,髓心實。單葉對生,橢圓或披針形,有葉柄,全緣或有時分裂,罕見羽狀復葉;▋尚,呈頂生或側生之圓錐花序;ㄝ嘈。娦,具4齒裂或截形,宿存;ü诩毿,漏斗狀,據(jù)深淺不同的4裂片,白色,紫色,紫紅及藍紫色等。雄蕊2,著生于花冠筒之中部或上部。子房2室,每室內有種子1~2枚,長圓形,扁平,具細翅。蒴果長圓形,形光滑或有疣,胞背開裂。
丁香屬植物有30種,其中我國有24種。另有許多變種、雜種及品種。
主要分布在亞洲溫帶地區(qū)及歐洲東南部。在我國的栽培地分布很廣,華北、東北、西北各省市,西延至新疆烏魯木齊,南至江、浙、湖北等省區(qū),均有栽培。
丁香屬植物喜溫暖、濕潤及充足的陽光,具有較強的耐寒力,F(xiàn)有栽培種均可在北方露地安全越冬,并正常生長、開花、結實。丁香據(jù)較強的耐旱性,對土壤要求不嚴,能耐瘠薄。除強酸性土壤外,丁香能在各類土壤上正常生長,以土壤疏松的中性土為佳。忌在低洼地種植,積水會引起病害或造成全株死亡。丁香為陽性樹,在陰處或半陰處生長細弱,且開花稀少。其壽命較長,有數(shù)百年的古樹。
丁香可采用播種、扦插、嫁接、壓條和分株等方法繁殖。
(1)播種
可于春、秋兩季在室內盆播火露地畦播。北方以春播為佳,于3月下旬至四月初進行,播前將種子在0~7℃條件下砂藏1~2個月,可是種子在播后半個月內出苗。播種時可開條溝,溝深3厘米左右,株行距2~10厘米。當廟長到4~5對葉片時,要進行分盆移栽或間苗。幼苗怕澇,雨季應注意,苗木排水。對當年生幼苗,華北地區(qū)在冬季要進行防寒處理。
(2)扦插
可于花后1個月,選當年生木質化健壯枝條作插穗,插穗長15厘米左右,居2~3對芽。插穗剪好后,用50~100毫克/升的吲哚丁酸處理15~18小時,然后插在有塑料薄膜覆蓋的砂床中,1個月可生根。也可在秋、冬取木質化枝條作插穗,先露地埋土貯藏,翌春再行扦插。
(1) 嫁接
砧木多用歐洲丁香或小葉女貞,可用芽接或枝接。
① 芽接,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選擇當年生健壯枝上面包滿的休眠芽作接穗,以不帶木質部的盾狀芽接法,接到離地面5~!0厘米高的砧木干莖上,冬季注意保護。
② 枝接,于秋、冬季采條,經露地埋藏后于翌春進行,直接成活的接穗當年萌發(fā)生長,長可達50~80厘米,但新枝梢很少形成花芽,因此,第二年芽萌動前需將枝干離地面30~40厘米處截短,促其萌發(fā)側枝,使枝條成熟并能正常開花結實。嫁接成活的植株,要及時剪除砧木的萌蘗枝條。
(1)栽植于澆水
丁香栽植時宜選取土壤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向陽處。一般在春季萌動前裸根栽植,栽植多選2~3年生苗,栽植穴直徑70~80厘米。深50~60厘米,每穴施1000克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及100~150克骨粉,與土壤充分混和作基肥。
植后每10天澆1次透水,連續(xù)澆3~5次。每次澆水后都要松土保墑,以利提高土溫,促進新根迅速長出。生長旺盛及開花時節(jié),每月澆2~3次透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冬水。
(2)修剪
丁香一般在春季萌動前剪除細弱枝、過密枝、枯枝及病枝,并合理保留好更新枝。如不需保留種子,花后要剪除殘留花穗。切記花前勿對丁香進行枝條短截修剪,否則無花可賞。
(3)丁香一般不施肥或僅施少量肥,切忌施肥過多,否則會引起徒長,從而影響花芽形成,反而使開花減少。但花后應施些磷、鉀肥及氮肥,每株磷、鉀肥不超過75克,再加氮肥25克即可。若施用廄肥或堆肥,需充分腐熟并于土壤均勻拌和,每株施500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