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蕃息技術(shù)
可用下種、壓枝和壓枝蕃息,但以壓枝和壓枝蕃息為主。
1、下種蕃息
此法常用于育種,豬籠草為雌雄分別在兩個植株上植物,壯實率較低。在原產(chǎn)地經(jīng)過人工受粉,可增長豬籠草的壯實率。8~十二月朔果成熟后采集植物的種子迅即下種,下種基質(zhì)用水苔,將胚珠播在盆內(nèi)的水苔上,盆口用分子化合物塑料薄膜覆蓋,分子化合物塑料要扎些孔眼以易于透氣,并常常澆水,維持較高的空氣濕潤程度,在溫度為27~30℃時,播后30~40天能滋芽。苗期注意立枯病或猝倒病的防治。當長至 3~4厘米高時,可上盆景培。
2、壓枝蕃息
可在5~六月的成長旺期施行,挑選成長壯健無病蟲害的枝子,剪取一葉帶一段莖節(jié)或頂芽作為插穗,葉片剪去2/3,基部剪成45°斜面,用苔蘚將插穗基部綁扎,插于盛有水苔的花盆中,盆底墊一層小鵝卵石,并用分子化合物塑料大口袋連盆和插穗包起來,分子化合物塑料要扎些孔眼以易于透氣。 維持溫度20~25℃,相對濕潤程度80%~90%,插后22天左右扎根,扎根后上盆定植。
3、壓枝蕃息
于成長旺季在不毀傷整株株形的事情狀況下,選取合適部位把葉腋的下部割傷,用數(shù)量適宜苔蘚包裹受傷破裂的地方,而后外部用分子化合物塑料薄膜綁扎緊,維持苔蘚潮濕潤澤,扎根后剪離雌體上盆景植。
二、栽培管理
盆景豬籠草常用12~15厘米吊盆,因其務(wù)必在高溫高濕條件下能力正常成長發(fā)育,所以生長時間需常常噴泉。最熱的時候期務(wù)必遮陰,以避免強光直射而灼傷葉片。秋寒冬則宜置于太陽光豐足處,有幫助于葉籠的成長發(fā)育。每年二月在新根尚未成長時施行換盆。幼苗普通栽培3~4年能力萌生葉籠。
豬籠草在室外栽培時,可以自行捉到昆蟲并克化施行轅養(yǎng)提供,但在室內(nèi)栽培時因昆蟲較少,而豢養(yǎng)昆蟲時又非常麻煩,克化昆蟲要用多時,并且昆蟲糜爛發(fā)出的氣味難聞,特別有點栽培種的豬籠草的食蟲功能已經(jīng)褪化甚至于失去,因為這個,人工栽培時主要靠上肥料來增進成長。但豬籠草日常無須尤其上肥料即可成長令人滿意,并且上肥料過多會導致肥傷、葉燒,甚至于導致不結(jié)籠的事情狀況。一般事情狀況下,只是成長季候每月1~2次在植株基部施一點復合肥或有機肥,如牛糞、豆餅、花生米麩等作追肥,并施一點花寶等復合肥或有機肥增進植株葉籠的生成。根外施肥當時的需要薄肥多次,如隔2~3周認為合適而使用花寶5號4000倍液作葉面噴施。額外,可在栽培基質(zhì)中施一點長效的緩釋肥如“花多多”等。
豬籠草常有葉斑病和介殼蟲危害。葉斑病可每15天左右用50%代森鋅可濕性散劑1000倍液噴射散落1次防治。介殼蟲用40%樂果乳油或包括EC成分的三九一一2000倍液噴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