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蘭地下部具備韌旬的根狀莖,無莖。葉聚集生長,肉質(zhì)線狀葉片形狀,硬革質(zhì),陡立,基部稍呈溝狀;暗綠顏色,兩面有蘋果綠色和蒼翠相間的橫向斑帶,稍被白粉。總狀花序,花白的顏色至湖綠顏色,有一股甘美肅靜雅致的香味;花信春夏天。常見栽培的品種有:
金邊虎尾蘭:式樣似虎尾蘭,但葉緣鑲有金黃色的闊斑帶。
短穗虎尾蘭:為矮生種,株高約10—20厘米,為金邊虎尾蘭的突變種,葉片短而寬,回旋層疊成長。
蔥葉虎尾蘭:亦稱柱葉虎尾蘭。葉呈圓筒形,整葉上下粗細相差無幾,端稍尖細,葉面有縱走的淺凹溝狀,每葉獨立成長。
虎尾蘭原產(chǎn)十干旱的非洲及南亞,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它適合性強,性喜暖和潮濕潤澤,耐干旱,喜光又耐陰。對生土要求不 嚴,以排水性較好的砂質(zhì)保肥土壤較好。其成長適溫為20一30℃,過冬溫度10℃。
虎尾蘭可用分株和壓枝蕃息。每年春天施行分株,將要全株從盆中脫出,去掉舊培育土,露出根莖,并沿其走向分切為數(shù)株,使每株至少包括3—4枚成熟的葉片,而后 作別用新培育土上盆景種。壓枝蕃息材料為葉片(即葉插),在氣 溫15℃以上均可施行。將成熟的葉片橫切成7—8厘米長斷片,作為一插穗,稍晾干后插于河沙中。壓枝時注意不要倒插;維持一定的濕潤程度,但也不適宜過濕,免得糜爛。一個月左右可從切口部長 出不穩(wěn)定芽和不穩(wěn)定根,長成新的植株。金邊及斑葉品種利用葉插繁 殖出的青苗為綠顏色苗,金邊及斑小陵狀消逝,減低了觀賞價值,所 以這些個品種不適宜用葉插蕃息,只能用分株蕃息。
虎尾蘭盆景可用腐葉土和園土等量混合并加小量腐熟圈肥作為基質(zhì)。它在光線豐足的條件下成長令人滿意,除最熱的時候須防止炎熱的太陽直射外,其他季候均應(yīng)多接納太陽光;若安放在室內(nèi)光線太光線不足和隱蔽的地方時間 過長,葉子會發(fā)暗,匱缺生意。這個之外,如長時期安擺放置于室內(nèi),不適宜忽然直接移至太陽光下,應(yīng)先移在光線較益處,讓其有個適合過程 后再見太陽光,免得葉片被灼傷。澆水要數(shù)量適宜,掌握寧干勿濕的原 則。日常用清水洗擦葉面塵土,維持葉片保潔潔凈。春天根頸處萌發(fā)新植株時要合適多澆水,維持盆土潮濕潤澤;夏天高溫季候也應(yīng)常常維持盆土潮濕潤澤;秋末后應(yīng)扼制澆水量,盆土維持相對干燥,以加強抗寒力。它對肥料要求不高,成長季每月施1—2次密度小液肥,以保障葉片深綠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