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香椿的食用器官為木本香椿樹萌發(fā)的嫩芽,即新生莖葉的綜合體,俗稱椿芽、香椿頭。香椿營養(yǎng)豐富,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及維生素B、C等,具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消炎殺蟲之功效,為我國傳統(tǒng)的上等菜肴,F(xiàn)將栽培技術(shù)總結(jié)如下:
一、育苗
1、苗床準備:香椿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怕寒、旱、澇,要求光照充足,土壤深厚、疏松、肥沃、富鈣,應選擇地下水位在地表1.5~2.5m以下,背風向陽,土壤松肥、排灌性好、未栽過茄科植物的地段作苗床。每畝苗床施腐熟廄肥4000~5000kg、過磷酸鈣50~60kg、碳銨40~50kg,翻耕入土作基肥,整成寬1~1.5m的畦。
2、浸種催芽:播前先將種子用25~30℃溫水浸一晝夜,然后撈出沖洗,瀝去水分,包3~4層濕紗布,置于20~25℃溫度下催芽。每天用溫水沖洗1次,并翻動種子,使受熱均勻,經(jīng)7~10天后有少量種子裂嘴露出胚根就可播種。
3、播種:以春播為主,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采用條播,播種溝行距20~30cm,溝深3~4cm,播后覆細土1~1.5cm。利用營養(yǎng)缽育苗的,每只缽內(nèi)播2粒種子。每畝播種量3~5kg。
4、苗期管理:播后5~7天開始出苗,10~15天齊苗,應嚴防土壤板結(jié)。剛出土的種苗莖葉嬌嫩,應適當遮光。當幼苗有1~2片真葉時,結(jié)合中耕除草進行第一次間苗,3~4片真葉時第二次間苗,控制每畝苗數(shù)1萬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