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后,北京市場出現(xiàn)了少量中國的造型杜鵑,一開始并不被業(yè)內(nèi)人士看好,市場價格也不算太高。2005年,在首屆中國盆栽花卉交易會上,‘紅珍珠’造型杜鵑憑借開花整齊艷麗、造型優(yōu)美的優(yōu)勢,一舉榮登“金花獎”榜首。造型杜鵑給種植戶和整個行業(yè)帶來了高額的利潤,也是一些大型花卉交易市場不可或缺的亮點。人們開始越來越關注造型杜鵑,那么如何對杜鵑進行造型和養(yǎng)護,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
制作
選擇杜鵑 選好人工培育的杜鵑,如毛娟、春娟、夏鵑等。
準備工具 準備手鋸、剪刀、尼龍繩、棕繩等,還有各種型號的鐵線,將其做成Z型和S型鉤子,用于固定枝條。
制作要領 通常有捆、綁、扎、拉,最簡易的方法就是用棕繩和鐵鉤,根據(jù)不同的枝條來選用不同的鐵鉤,用繩牽引主枝干的發(fā)展方向,用鐵鉤來控制細枝條的生長趨向,同時用鋸子將彎曲的部位鋸幾道縫,正常鋸進枝干,深度為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間距為6厘米至8厘米。在適當位置將枝干用繩固定在花盆上,綁緊為宜,不要有縫隙。繩子不能過早地崩斷或撤掉,否則傷口不能愈合。
選材 杜鵑造型選材有很多種分類,如圓形、直桿式、叢生的、老樹根等,但并沒有固定的方式,要“因地制宜”。很多初學者對于選材不知如何下手,應該多看、多想、多對比,拿一些年齡小的杜鵑做實驗,加以改造修型。
修剪與培育 制作造型杜鵑,首先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具備一定的悟性?吹揭恢暝嘉丛煨偷亩霹N,頭腦中就要浮現(xiàn)出各種形式,然后根據(jù)其已有的特征做出最佳選擇。
體材的嫁接 首先把毛鵑、春鵑、夏鵑選擇出來,然后把十幾種類型修剪好,如需更新品種,可以在秋季剪枝,春天嫁接。最好選擇小葉小花的品種,因小葉小花品種很多,如‘粉珍珠’、‘紅珍珠’、‘喜鵲登梅’、‘秋霞’等。
養(yǎng)護
上盆 造型杜鵑可根據(jù)不同類型選擇不同的盆器進行栽培養(yǎng)護。直桿式、斜桿式、浮云式、叢林式,可選用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紫砂盆;懸崖式、垂吊式、浮云式、扭桿式可用四角、六角、圓桶盆栽培;步步高升、直桿式、動物形狀可用四方形半高桶帶底角或帶底座的紫砂盆栽培。大面積蒔養(yǎng)時,可用不同規(guī)格的硬質(zhì)塑料盆培養(yǎng)。
基質(zhì) 杜鵑通常喜歡疏松、透氣的酸性土壤,上盆時選用的基質(zhì)最好由草炭土與松針土攪拌而成。草炭土與松針土的比例為4誜1比較適宜。如果沒用松針土,可用粗鋸末、粗葉糠,比例同上。使用高筒盆,上盆時盆底部可適當墊一些泡沫,可以透水透氣。
整形、修枝、提根 造型杜鵑類似盆景,又比盆景豐富。生產(chǎn)者每年應根據(jù)其自身形態(tài)和長勢,進行兩三次整形、修剪。有些突長枝,有用的要壓枝處理,平時澆水時要進行提根處理,根部不突出的要用鐵爬子將根部慢慢梳理清洗,直到露出根為止。
管理
換盆 翻盆換土不需要年年進行,每隔兩三年換盆一次。換盆時,盡量少損傷根須,時間應在花謝后或秋季,同時噴灑托布津,以預防病害。
澆水 不宜澆大水,應遵循“不干不澆,澆必澆透”的原則。
施肥 不宜大肥,每個季度施一次肥,少量施肥。開花前,前3個月施一次磷鉀肥;每15天噴一次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施肥。
病蟲害防治 殺蟲,每月用噠螨靈等殺螨蟲、紅蜘蛛一次。每年的3月至11月,每月用吡蟲啉噴殺蚜蟲、芥殼蟲。要殺黑斑,就要噴灑波爾多液、多菌靈、百菌清等,每月用藥一次,4月至11月期間,每月用藥兩次。
花期控制 控制花期應根據(jù)不同的品種,進行不同的修剪。春鵑每年三四月份進行最后一次修剪,夏鵑每年五六月份進行最后一次修剪。夏鵑從修剪到開花需要12個月,小葉小花的品種很多,每年8個月至10個月開放一次,如‘粉珍珠’8個半月開一次,‘喜鵲登梅’9個月開放一次。
如春節(jié)時用花,北方地區(qū)可在每年4月至6月修剪;江、浙、四川等地,可在6月底、7月上旬修剪;廣東、福建、湖南等地可在7月中旬修剪。如需提前用花,可在臨近一個月前升溫、補光;延期用花,可將溫度控制在8℃至18℃之間,使植株進入半休眠狀態(tài)進行控花,并少量補光。
用不同型號的鐵線做成的Z型和S型鉤子
制作造型杜鵑的正確方法
(作者系丹東相君杜鵑花培育發(fā)展中心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