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絲核菌灰腐病學名Rhizoctonia solani,該病害發(fā)生在幼苗期,是幼苗期常見病害之一。
癥狀:該病主要發(fā)生在苗床上,為害郁金香的莖和苗。鱗莖受害后,外部鱗片上發(fā)生軟腐現(xiàn)象,并在病部及其附近土表產(chǎn)生許多白色絹絲狀菌絲,后形成許多菌核。菌核初為白色,后逐漸變?yōu)楹稚。幼苗染病,新生小葉片隨即死亡。
病原:該病菌屬于半知菌真菌,無孢菌目,腐朽菌核菌Sclerotium tuliparum Kleb。菌核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外表褐色到黑色,內(nèi)部色較淺,組織緊密。
發(fā)病特點:該病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萌發(fā),侵入莖基。該病菌喜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依靠菌絲和菌核傳播。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強植株抵抗力,雨季注意排水,保持適當溫濕度,減少病菌。
(2)采收時,剔除感病鱗莖。晾干后再儲藏。儲藏室內(nèi)保持通風透光,溫度保持在20℃以下。
(3)實行輪作,播種前進行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靈,或50%福美雙,或40%五氯硝基苯,每平方米用藥6-8克。
常用藥劑:多菌靈、福美雙、五氯硝基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