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剛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
剛竹毒蛾屬毒蛾科。發(fā)生時可食盡竹葉,竹節(jié)內(nèi)積水,竹子死亡。雌成蟲體長12~13mm,翅展32~35mm;雄成蟲體長10~13mm,翅展26~30mm。體黃色,復(fù)眼黑色。觸角柑齒狀,觸角干黃白色,樹齒灰黑色,雌成蟲批齒短而稀。卵,鼓形,高0.8~0.9mm,黃白色。老熟幼蟲長20~25mm,體灰黑色,被黃色毛和黑色長毛。蛹體長 9~14mm,黃棕或紅棕色,個體節(jié)被黃白色絨毛。剛竹毒蛾一年3~4代。以卵和1~2齡幼蟲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蟲開始活動、取食;越冬卵也陸續(xù)孵化,到4月中旬孵化完畢。成蟲羽化多在清晨和傍晚。老熟幼蟲在竹的上部竹葉或竹稈上結(jié)繭。
防治方法:
﹙1﹚成蟲羽化期用燈光誘殺;
﹙2﹚使用白僵菌粉炮,每畝2個,可降低蟲口密度70%左右;
﹙3﹚利用夏天中午幼蟲下竹的習(xí)性,用80%敵敵畏乳油或2.5%溴氰菊脂乳汕500倍溶液噴灑竹桿。
﹙二﹚竹長囊蟲(Dinoderus minutus Fabricius) 又稱竹材合蟲屬長合科。
成蟲、幼蟲蛀食已間伐的竹材,在竹材內(nèi)部蛀成許多坑道,從蛀口排出大量蛀粉。成蟲赤褐色或黑色,圓筒形,長約3mm,前胸背板隆起將頭自蓋覆,觸角10節(jié),末端3節(jié)膨大,鞘翅上有深的刻點。幼蟲白色,田部略彎曲,胸部粗大,胸足3對,無腹足,老熟幼蟲體長約4mm。蛹為離蛹,白色。每年發(fā)生3代。成蟲羽化盛期在3、6、10月,以幼蟲在被害竹材的蛀道中越冬。但有一部分以成蟲或蛹越冬。越冬的成蟲于4月份咬一羽化孔飛出,喜蛀人新采伐的竹材內(nèi)產(chǎn)卵,每1雌蟲可產(chǎn)用20粒左右,卵經(jīng)數(shù)天孵化為幼蟲,沿竹材纖維上下嚙食,排出粉末的排泄物,幼蟲老熟后在蛀道的末端作繭化蛹,成蟲羽化后咬一新羽化孔飛出,被害竹內(nèi)部充滿蛀粉,外表則密布蟲孔。
防治方法:
此蟲喜危害新采伐的竹材,因此,冬季砍竹,可避免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