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常見病蟲害:
1、梢枯病:據(jù)多年研究發(fā)現(xiàn),泡盾盲蝽為害是造成肉桂梢枯病的主要原因,該蟲最大危害是吸食肉桂汁液時,造成微小傷口,并在口器中攜帶有球二孢(又稱可可毛色二孢菌)和擬莖點霉兩種病菌,造成吸食口處發(fā)病,枝莖皮層及木質(zhì)部干枯,最后使肉桂死亡。此外,肉桂雙瓣卷蛾、木蛾和天牛等害蟲也不同程 度地引起肉桂枝梢枯死。由此可見,肉桂梢枯病病因復(fù)雜,防治難度較大,單單看作病害來防治是解決不了問題,必須采取綜合防治。
2、泡盾盲蝽:是盲蝽科的一 個新種,在我省每年發(fā)生6個世代以上。在25℃左右時,每世代平均歷期41—45天,每雌蟲能產(chǎn)18—35粒卵,卵散產(chǎn)。一年中有兩個盛發(fā)高峰期,第一個 是4—5月份,此時正是春梢大量抽出生長期。第二個高峰是6月底至10月上旬,是肉桂夏秋梢不斷抽出,食料豐富的時期,11月氣溫下降,密度逐漸減少。泡 盾盲蝽用刺吸式口器吸食肉桂青綠的桂枝和莖部,成蟲每日平均吸食能造成6個傷口,若蟲平均5個傷口。受害傷口很快形成黑褐色病斑,并迅速擴大,成水漬狀的 潰壞斑,干枯后表皮開裂,枝莖的輸導(dǎo)組織破壞、枝葉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有以下幾種:
1、農(nóng)業(yè)防治:首先新區(qū)引種必須嚴格檢疫,不從病區(qū)引種,發(fā) 展混交林,選育抗病品種;其次泡盾盲蝽的卵、木蛾的幼蟲和蛹,都在為害枝、莖中越冬。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結(jié)合冬春收桂枝和桂皮,斬除已枯死的肉桂枝、 莖、病葉,取離桂地集中處理,可大大減少下一年的蟲口密度。
2、生物防治:釋放赤眼蜂防治雙瓣卷蛾鱗翅目害蟲。林間放蜂適期是根據(jù)肉桂雙瓣卷蛾越冬第一代 卵始見期和肉桂開始抽梢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放第一批蜂,6月中下旬、7月份為盛發(fā)期,放第二、三批蜂,寄生率可達70%—85%。
3、藥劑防治:根據(jù)泡 盾盲蝽、雙瓣卷蛾、木蛾三種害蟲的發(fā)生消長規(guī)律。每年4月底、5月中旬各噴一次藥,這兩次藥主要是殺死剛出來為害的泡盾盲蝽,正為害春夏梢的雙瓣卷蛾和正 羽化產(chǎn)卵的木蛾成蟲以及其他剛越冬出來繁殖的害蟲,如象鼻蟲、蚜蟲。第三次用藥,在7月底,第四次在8月中旬,第五次在9月中旬,重點在肉桂新梢抽出3— 5厘米時用藥。全年共用五次藥,可解決泡盾盲蝽、雙瓣卷蛾、木蛾及象鼻蟲、尺蠖等為害?捎脧V譜性有機磷復(fù)配殺蟲劑——桂蟲靈(又名“滅蟲靈”)乳油,或 者馬拉硫磷800—1500倍。郁南縣多年來,在20多萬畝大面積上應(yīng)用,防治效果可達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