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草霜霉病
2012/5/12 10:05:40
霜霉病是三葉草上重要病害,世界性分布,我國主要分布于云南、廣東、江蘇、浙江等省。
癥狀幼嫩葉片上出現(xiàn)不規(guī)則褪綠斑,有時病斑占據(jù)小葉的大部分面積,后小葉逐漸變黃并皺縮。與病斑相對的葉背面產(chǎn)生灰色、肉桂色或紫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游動孢子囊梗)和分生孢子(游動孢子囊)。
病原為害三葉草屬不同種的霜霉菌,為鞭毛菌亞門霜霉屬(Peronospora)中6個種。
紅三葉霜霉(P.trifoliialpestrisGaeum.)分生孢子梗單生或叢生150-550μm×6-10μm,4-6次銳角分枝,分枝彎曲;末枝呈直角或鈍角伸直或彎,長(4)7-10(35)μm;分生孢子橢圓形,淡黃至煙色,18-29(37)μm×11-24(29)μm,有性階段未知;寄主紅三葉、間三葉。
高山三葉霜霉(P.trifoliialpestrisGaeum.)分生孢子梗250-450μm×6-13μm,分技4-7,稍彎曲;分枝末枝呈直角伸出,大小不等,直或彎,長3-20(40)μm,分生孢子闊橢圓至近球形,無色或淡黃色,(16)22-27(32)μm×(10)18-22(26)μm;藏卵器球形,直徑34-57μm卵孢子球形,直徑34-50μm,表面光滑或具褶皺;寄主高山三葉草。
田野三葉霜霉(P.trifoliiarvensisSyd.)分生孢子梗250-480μm×6-10μm,分枝4-7次,彎曲;末枝呈直角伸出,直或稍彎,5-20μm;分生孢子闊橢圓形至近球形,淺黃色,(9)17-21(26)μm×(8)16-20μm;有性階段未知;寄主田野三葉。
雜三葉霜霉(P.trifoliihybridiGaeum.)分生孢子梗150-500μm×5-10μm,分枝4-10次,彎曲;末枝呈銳角伸出,直或彎,10-30μm;分生孢子橢圓形,淺黃色,(11)19-24(30)μm×(11)19-23(27)μm;有性階段未知;寄主雜三葉、棗紅三葉、條紋三葉。
白三葉霜霉(P.trifoliirepentisSyd.)分生孢子梗250-550μm×6-10μm,分技4-6次,彎曲;末枝呈直角伸出,直或彎,10-50μm;分生孢子橢圓、闊橢圓至近球形,無色或淡黃色,(14)24-29(36)μm×20-26(32)μm;有性階段未知;寄主白三葉;
小三葉霜霉(P.trifoliiminorisGaeum.)分生孢子梗240-400(700)μm×6-15μm,分枝5-11次,彎曲;末枝呈直角或銳角伸出,近等長,直或彎,(3.5)10-30;分生孢子橢圓形,淡黃色,(12)16-22.5(27)μm×(9)14-17μm;寄主為平原三葉。
發(fā)病特點病菌以菌絲體在系統(tǒng)侵染的病株地下器官中越冬,或以卵孢子在病殘體內(nèi)越冬。次春隨著苜蓿株返青生長,感病植株表現(xiàn)癥狀并產(chǎn)生分生孢子,隨風(fēng)傳播,侵染新生植株。卵孢子隨殘體混入種子間,可成為遠(yuǎn)距離傳病的重要途徑。分生孢子產(chǎn)生要求黑暗和接近100%的相對濕度。形態(tài)成熟的分生孢子,依環(huán)境,只能存活幾個小時到幾天,如室溫下相對濕度低(RH48%上下)時,大部分孢子在0.5-3小時內(nèi)死亡,在冰凍狀態(tài)下可存活7天。在田間分生孢子借風(fēng)和雨水滴濺傳播。孢子萌發(fā)必須有液態(tài)水存在,發(fā)芽溫度為4-29℃,最適溫度為18℃。發(fā)芽管通常形成吸器直接侵入寄主表皮或通過氣孔侵入。幼嫩組織容易受侵染。在有利條件下,5天可以完成一個侵染循環(huán)。溫涼潮濕,雨、霧、結(jié)露頻繁的氣候條件有利于此病發(fā)生,炎熱干燥的夏季停止發(fā)病,因此,許多地區(qū)常出現(xiàn)春季和秋季兩個發(fā)病高峰。我國北方,第一茬草受害較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使用抗病品種。
(2)加強草地管理。
做好種子去雜、清潔工作,適期播種,合理密植;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合理排灌,防治田間過濕;頭茬草應(yīng)盡早刈割利用,減少發(fā)病,降低損失;春季返青后及時除掉系統(tǒng)發(fā)病的病株。
(3)藥劑防治。
科研地和種子田可用以下藥物保護,如波爾多液,65%代森鋅400-600倍液,70%代森錳600-800倍液,65%福美鐵300-500倍液,50%滅菌丹500-600倍液,25%甲霜安可濕性粉600-800倍液,乙磷鋁40%可濕性粉300-400倍液。以上藥劑在發(fā)病期間應(yīng)7-10天噴施一次。
常用藥劑波爾多液、代森鋅、代森錳、福美鐵、滅菌丹、甲霜安、乙磷鋁。
①本站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與會員發(fā)布,僅供瀏覽參考,信息內(nèi)容的真實性、準(zhǔn)確性和合法性,請謹(jǐn)慎采納.本站不做任何擔(dān)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來源的稿件均為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意義,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轉(zhuǎn)載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③如轉(zhuǎn)載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及時與本站取得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