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
【病因及癥狀】該病由赤葉枯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s)侵染茶花葉片而造成。這是茶花的主要病害,發(fā)病率達33%。病癥多出現(xiàn)于葉緣、葉尖和葉脈兩側(cè)。初現(xiàn)暗綠色斑紋,后逐漸擴大成不規(guī)則大班,顏色由褐色變?yōu)楹谏,嚴重時可擴散到整個葉片,引起大量落葉。
【防治方法】
①徹底清除病葉。
②冬季剪除病枯枝。
③在每年發(fā)病期前,噴灑1%的波爾多液,每半個月一次。
④每周用600倍百菌清水溶液噴灑一次,連續(xù)噴3~4次。
⑤加強栽培管理,科學(xué)除草施肥。在春季可增施磷、鉀肥,在葉片展開前噴施0.15%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藻班病
【病因及癥狀】該病由寄生性銹藻(Cephaleuros virescens)引起。在葉片的兩面均可出現(xiàn)病斑,但以葉面為主。初期為針頭狀呈灰綠色小圓點,后逐漸呈放射狀向外擴展,形成近似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病斑。病斑隆起明顯,表面有細條紋式的毛氈狀物。 后期病斑顏色由灰綠色變?yōu)榘岛稚。由于病原體的覆蓋,影響葉面光合作用的進行,因而使茶花植株生長衰弱。
【防治方法】
①加強培育管理,合理施肥,及時修剪,避免茶花林地過于蔭蔽,做到通風(fēng)透光,以提高茶花抗性。
②可用0.2%~0.5%硫酸銅溶液噴霧防治。
枯枝病
【病因及癥狀】由病原真菌(Glomerella cingulata)侵染茶花嫩枝或老枝后引起的一種病害。受害枝條壞死,葉片由綠變?yōu)榈S,從頂部向下逐漸干枯脫落,最后整個枝梢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
①冬季剪除病枯枝,集中予以燒毀。
②摘除無用的不定芽和細弱枝,減少病原菌的附生場所。
③將帶病植株隔離養(yǎng)護。
④在茶花植株萌芽抽梢之前,用甲基托布津、福美雙、百菌清等殺菌劑噴施,特別要保證枝條傷口部位的噴藥。
⑤多施磷、鉀肥,少施氮肥。
根腐病
【病因及癥狀】該病由多種病原菌真菌引起,其中最常見的有Phytophthora cinnamoni、Cylindrocladium crotalariae和Armillaria三種,主要侵染茶花的根系。受害植株根部腐爛變黑,葉片變黃,梢尖死亡,花芽掉落,植株逐漸凋萎死亡。
【防治方法】
①要及時挖除病株及其附近的帶菌土,并用1%硫酸銅溶液對病株周圍的土壤消毒,防止病菌擴散蔓延。
②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嚴防栽培地積水。
③選擇抗病能力強的茶花品種進行栽培。
赤葉斑病(赤葉枯病)
【病因及癥狀】該病由半知菌類葉點菌屬(Phyllosticta sp.)真菌引起。病斑多發(fā)生在較嫩的葉片上,初為淡褐色圓形漬狀小點。以后病斑蔓延,顏色由淡褐色變?yōu)樽睾稚,有時多個病班連合成較大的斑塊或蔓延于整個葉片,引起葉片的大量枯焦和 脫落。
【防治方法】
①發(fā)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或者25%滅菌丹400倍液,噴灑防治。
②在干旱時,可增加葉片噴水,以抑制病害的發(fā)生。
花腐病
【病因及癥狀】該病是由茶花花腐真菌(Giborinia camelliae Kohn )侵染花瓣所引發(fā)的一種病害。受害的花朵先是出現(xiàn)棕褐色小斑點,以后逐漸擴大,直至整 個花朵變成褐色而枯萎。
【防治方法】
①發(fā)現(xiàn)有感染此病的茶花花朵時,應(yīng)及時摘除,并予集中燒毀。特別是在花期,更要及時清掃掉落在地面上的病花。
②在開花前,可用殺菌劑,如多菌靈,噴灑花蕾2~3次。
③多選栽秋季開花的茶花品種,或者用赤霉素處理中晚花品種,使之秋季開花,以躲開茶花花腐真菌的發(fā)生高峰期。
④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在土壤中接種Sporidesmium sclerotivorum、Coniotnyrium minitans兩種真菌,以殺死病菌孢子。
⑤不要購買和栽培有花腐病的茶花植株。
煙煤病
【病因及癥狀】該病是由蚜蟲和蚧殼蟲危害而誘發(fā)的。受害茶花葉片的表面上覆蓋一層病菌的菌絲,形成黑色的煙煤層,阻礙了茶花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及氣體交換,使其生長發(fā)育嚴重受阻。
【防治方法】誘發(fā)煙煤病的害蟲,主要是蚜蟲和蚧殼蟲等,因此,要防治此病害必須首先防治茶花的蚜蟲和蚧殼蟲,害蟲滅,病即自然消除。具體方法,可參見以下主要蟲害及其防治一節(jié)中的蚜蟲和蚧殼蟲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