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施肥:在貧脊的荒地、鹽堿地、土壤含氮量太低的地區(qū),在播種時要加入尿素做種肥,苗期或返青后,苗弱或第一、二年在根系未建成前都要施氮肥;在幼苗成株之后,則需大量磷肥,磷肥除播前做底肥外,每年還需追施一次。每畝施過磷酸鈣20~30公斤,與廄肥2000公斤同時施入。目前各地推廣的細菌肥料,如增產(chǎn)菌、EM、噴施寶等都對苜蓿生長有良好作用。
、渤荩撼菔墙(jīng)常性的工作,特別是返青后、幼苗期、二次刈割前后更要除草。施肥和灌水都要在每次收割之后進行,灌后除草。采用化學除草時藥效要在刈割前2~3周失效,以免造成家畜中毒。
、彻嗨c排水:苜蓿生長快,產(chǎn)量高、需水量也大,在分枝后需土壤保持濕潤。灌水用溝灌、噴灌均可。冬前、返青后、刈割后都要灌水;低洼地要注意雨季排水,苜蓿的根系不耐淹,水淹24小時會造成死亡,應(yīng)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床∠x害防治:生長4年以后,苜蓿的病蟲害較多,防治有藥劑、提前刈割、摘除病葉等方法,但根本的防治還在于選用抗病品種及播前藥物拌種。
⒌收割:每年可刈割3-4次。第一次刈割在始花期(1/10開花)為最宜,此時蛋白質(zhì)產(chǎn)量最高。最晚也不能過盛花期,否則,落葉嚴重,莖纖維化、品質(zhì)下降。水肥條件好時,每隔35~40天割一次。刈割時留茬在5厘米左右最好。在收割最后一次時,要注意留40~50天的生長期,以利于越冬。陰干半天及時打捆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