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_国产乱妇无乱码大黄aa片_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_亚洲色噜噜网站在线观看

麻竹的種植技術要點

2012/5/11 10:32:27


  麻竹系牡竹屬巨型筍材兩用竹,主產于亞熱帶地區(qū),栽培歷史悠久,是長江流域及其以南重要的經濟竹種之一。麻竹又稱大葉烏竹,單筍重量可達5千克以上,成年竹直徑可達20~25厘米,竹高可達25米。麻竹前兩年生長較慢,從第三年開始進入迅速生長期,產筍量和竹桿直徑迅速提高。它既是一種經濟植物,又是一種綠化河灘荒山,防止水土流失的理想植物。麻竹在溫度為-7℃至42℃,PH值在4.5~8的江河兩岸、荒灘、荒坡、房前屋后、田邊地角等均能良好生長,且栽培管理粗放,病蟲害極少,投資成本低,經濟價值高,一次投入可長期受益。一般畝栽111株(2×3米)或222株(1.5×2米),種植當年一般每株可產筍3~5條,畝產600千克左右,第二年畝產鮮筍2000~3000千克,第四年進入豐產期,進入豐產期后畝產鮮筍10000~16000千克,產值10000元以上。每年5月至11月為產筍期,產筍期長達半年以上。

  竹筍作為一種新型食品正在成為國際國內市場上的暢銷商品,而市場潛力大。就國內市場而言,全國12億人口,如每人食用1千克鮮筍,就需要培育幾百萬畝高產筍用林才能滿足其需要。目前,國際市場上筍片、筍干的消費量達500萬噸以上,但市場遠未飽和,可見市場前景廣闊。

  麻竹除筍用外,其竹稈粗大,莖直,可作建筑材料、竹筏、水管及抬扛等用。麻竹竹壁厚,但竹質較松軟,通過工藝加工為板材,其經濟效益更高。麻竹竹葉巨大,葉長15~35厘米、寬4~8厘米,可用于制作斗笠、船篷、蓑衣及包裝用品。近年來還利用竹葉提取黃酮、葉蛋白以及一些抗衰老物質,并制作竹葉酒、竹汁飲料等。

  一、營造麻竹林的整地方法

  1. 營造“四旁”林的整地挖穴方法

  麻竹性喜溫熱、濕潤、肥沃的土壤,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廣大地區(qū),利用田邊地角,房前屋后栽植麻竹營造四旁竹林,既能綠化美化環(huán)景,保持水土,又能收獲竹筍和竹材,獲取經濟效益。四旁栽植麻竹,一般地塊零星、面積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因此多采用挖穴植竹法營造,可以根據具體地形地勢,因地自宜,選擇適當?shù)拿芏龋?×3米,3×3米等,進行整地和開挖栽植穴,一般栽植穴以長70厘米×寬60厘米×深40厘米左右規(guī)格,除去穴內石塊、雜草、灌木根系,表土填入下層,底土翻到表層以利風化。整地挖穴工作應在頭年冬季封凍前完成,以利土壤熟化。栽植后的3~5年內需逐年擴穴。

  2. 營造成片林的整地方法

  整地包括林地清理、全面開墾和挖穴三個工序。造林整地質量好壞,不僅影響成活率,并且直接影響成林速度與竹筍產量。山地及丘陵坡地通常采用帶狀水平階整地,帶寬為1~1.5米,帶間距大小,主要視設計造林密度、種植點的配置及造林地的坡度大小而定。一般在坡度較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帶間距的寬度可以大些,以便攔蓄和保持水土。而需整理翻耕的帶面寬度也與坡度有關,通常坡度為10~20度、21~30度、31~45度以上的坡面,則整理翻耕帶面寬度相應為2~3米、2~2.5米及1~1.5米。對于坡度較緩的翻耕帶可進行全深翻30~40厘米深,對較陡的翻耕帶可先挖栽植穴(規(guī)格同上法),但需對翻耕帶內的雜草及灌木除去,其空間待栽竹后3~5年內逐年翻耕完畢。在坡度陡的地方,帶間植被(灌草)頭年可以只割刈而不挖翻,只挖栽植穴,以免帶來水土流失。待竹苗成活發(fā)筍生長后,第2~3年通過扶育逐年挖除。若在溝谷緩坡或河岸沖積地帶,則可采用塊狀整地。同樣既可以全面深翻或先挖栽植穴。整地挖穴填土需在頭年土壤封凍前完成。

  二、竹苗栽植技術

  1. 麻竹苗的栽植時間

  麻竹一般在3~4月發(fā)葉,6~9月發(fā)筍,栽苗造林最好在1~3月竹子“休眠”期進行。不過,在不同地區(qū),由于溫度、降水的季節(jié)性分配不同,則造林時間也不一樣。如春季降雨充沛,無春旱的地區(qū),1~3月份均可栽植;如有明顯春旱,但有充足水源灌溉或灌水條件好的,也可以在1~3月份內任選時間栽培;而既有春旱,又不能較好的灌溉的,應在春旱及將結束,春季較大雨量的降雨期及將來臨前栽植為好。這樣,竹苗栽種后就能很快滿足體內的水分動態(tài)平衡。這是確保造林成活率提高的重要一環(huán),并有利于當年發(fā)筍長竹。

  2. 竹苗的選購與處理

  竹苗應從正規(guī)公司購買,較大數(shù)量購苗時,應先前往苗地考察、簽訂相關合同。要按先整地改土,后栽苗的程序,銜節(jié)調運苗木時間。應隨挖、隨運、隨栽。如一時不能栽完,應放在陰涼避風處“假植”,或用稻草打濕后覆蓋,定時澆些水。遠距離運輸需打泥漿保濕包裝運輸,防止根芽干枯。在運輸途中或上下車時要注意保護竹苗不受損傷。

  在栽植前,用鋒利快刀把竹頭傷口削平,除光竹頭筍殼,用濃泥漿(泥漿里加入適量濃度生根粉更好,生根粉的包裝袋上有使用說明,按說明操作)漿根備栽。

  3. 栽植方法

  由于麻竹的地下莖有節(jié)間縮短的特點,在土壤中不作長距離的蔓延生長。栽苗時在整 翻好的土壤上或栽植穴上面需開穴(即挖窩)栽植,穴的空間處理很重要,要求每穴(每叢)用腐熟堆肥、廄雜肥15~25千克,與表土拌勻墊底,澆足底水,然后將竹苗直立栽植于穴內(直栽適宜于密植,常規(guī)稀植時也可以正面斜栽),分層對竹蔸蓋土。竹蔸部覆土時要使細土與之緊密結合,適當提苗,再覆第二次表土踏實,然后再覆心土,直至穴面成弧形,以免穴內積水,弧形高度僅高于竹苗稈基3~5厘米,栽植深度以剛露出竹枝的一個節(jié)為準。注意回土以壓實為度,不能用鋤頭捶打覆土;栽后灌足定根水;栽苗后,可用地膜或稿桿覆蓋,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發(fā)新根;覆蓋后若發(fā)現(xiàn)土壤干燥或遇持續(xù)晴天,應揭膜灌水后再覆蓋上地膜。當氣溫回升,夏季到來時揭去所蓋地膜。竹苗成活走新根后才能按要求施肥,未成活或半成活時不宜施肥。

  三、麻竹的撫育管理技術

  1. 灌溉

  林地土壤的水分狀況是影響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新栽的竹苗,經過挖、運與栽植,根蔸受到損傷,吸收水分能力降低。若土壤水分不足,竹苗會因失水而枯死;相反,若因林地排水不良,基至栽植穴積水,根蔸不能正常呼吸代謝,會腐爛死亡。所以造林第一年初,如遇久旱不雨(7~10天),土壤干燥時,則必須及時灌溉;而當久雨不晴,林地積水或遭沖刷時,又須及時培土和做好排水工作。灌溉時可以開挖水平溝引水自流灌溉,灌水量以土壤濕潤為度;排水可在林地周圍開排水溝,也可在林中挖排水溝引出。

  2. 松土除草

  新造竹林,在林枝郁閉前,每年要松土除草1~2次。第一次在5~6月,這時雜草幼嫩,易腐爛;第二次在7~8月。稀植林栽后的1~3年可以間作豆科作物,若有間種則結合撫育農作物進行。同時,注意結合松土除草進行壅垛壓青,把雜草鏟除后堆在竹蔸附近,也有培土的效果。這樣有利于竹筍生長,可提高產量。

  3. 施肥

  每年3次。第一次稱春肥(基肥),3月中下旬扒土暴曬后進行,促進筍目萌發(fā),增加竹叢產筍量。常用的春肥有人糞尿、豬欄肥、牛糞、餅肥等。一般每叢施人糞尿、豬欄肥或牛糞25~50千克,或腐熟的餅肥7~10千克,亦可施塘泥或堆肥150~200千克,肥料施入已扒開土的竹叢周圍,施后隨即蓋土。第二三次施肥(追肥),應在竹筍出土的初期和盛期(6~8月)進行,促進竹筍生長,提高其產量。追肥以速效化肥為主,每叢每次可施入氮磷鉀混合肥料(5:1:2)1~1.5千克,或尿素、硫酸銨等化肥0.5~1千克。先在竹叢四周開溝,將化肥均勻地撒入土內,或用水將化肥稀釋后澆灌,施后隨即蓋土。要注意防止肥料直接接觸嫩筍,以免引起竹筍萎縮死亡。

  4. 培土

  未出土的竹筍,筍籜黃褐色,筍質細白脆嫩、味鮮。竹筍出土受光后,筍籜變綠或暗褐,竹筍老化,筍質降低。因此,在竹筍尚未出土前,用細碎的潮土培土,可避免竹筍的筍籜見光變色,防止老化,提高竹筍質量。通過培土,還可培育大筍,提高產量,培土厚度一般為15~30厘米。

  5. 扒曬

  扒土是讓竹蔸上的筍目露出土面,暴見陽光,以便提高溫度,刺激和促進筍目萌發(fā),同時也便于施肥。一般在2月底或3月初用鋤頭自外向內將竹叢四周的土扒開,使筍目露出土外,但應注意不要損傷筍目。然后結合施肥覆土填回土壤。

  6. 割筍

  割筍應掌握日期,割筍過早,筍體過嫩,產量低;過遲,則筍體老化,品質差。一般出筍初期和末期氣溫較低,竹筍生長緩慢,可每隔5~6天割1次,出筍盛期,氣溫高,生長快,筍質容易老化,每隔3~4天割1次。

  割筍時,先扒開竹筍四周的泥土,用割筍刀從筍蔸上部切下割斷,采割時切勿損傷附近筍目,割后必須用泥土覆蓋已割筍的筍蔸,如肥水充足,其上部的筍目還會萌發(fā)出竹筍。結合割筍覆土,在竹叢四周松土除草。

  7. 留筍養(yǎng)竹

  采筍與留養(yǎng)母竹是重要的技術關鍵,因為竹林是異齡林,合理的年齡結構及每叢保留合理的立竹數(shù)量甚為關鍵,可以視為竹林產量形成的內因。母竹留養(yǎng)方法有以下兩種:

  7.1 第一種養(yǎng)竹方法

  第一年,竹苗栽植造林成活后,在首批出土的竹筍中,選留健壯的竹筍1~2株撫育成竹(第一次由母竹分生的后代,稱第一支派、第二支派)。新竹長成后,在冬季來臨前可砍去1/5~1/4的竹梢,以減少蒸騰,提高抗寒力,促使來年多發(fā)筍。此稱“留母”。關鍵是不能在中后期出的筍中去“留母”,也就是說,中后期筍可以全部挖食。

  第二年,把所有出土的竹筍全部挖食,本年度每叢可產竹筍5~10千克。

  第三年,將早晚期筍全部挖食,只在第一支派、第二支派的盛期筍中選留2~3株母株。如果初期選留母竹多了會過多消耗竹叢養(yǎng)分,影響當年竹筍產量;而晚期發(fā)的筍,往往成竹質量差,而且此時選留母竹到冬季梢部尚未老化,易受凍害。

  第四年,同第三年一樣留養(yǎng)母竹,至年底,每叢留存母竹(1~4年生竹)7~8株。此時竹林已開始進入郁閉成林,每叢產筍20千克左右。

  第五年,可把所有出土的竹筍

巴中市| 遂川县| 白银市| 正镶白旗| 渭源县| 噶尔县| 襄汾县| 绥阳县| 叶城县| 乐昌市| 涟源市| 登封市| 宣威市| 泰来县| 玛纳斯县| 高密市| 石柱| 全南县| 南澳县| 醴陵市| 玉林市| 泰宁县| 城口县| 广平县| 千阳县| 宁远县| 聊城市| 磴口县| 香港 | 镇原县| 资溪县| 交口县| 庄浪县| 长泰县| 蒙自县| 延津县| 嘉祥县| 揭西县| 黔西县| 剑川县| 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