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水
雕刻過的鱗莖應立刻浸入水中,水溫應與室溫相同。雕刻的創(chuàng)面朝下,浸泡1日后取出,握住,用力將滲出的膠水樣黏液甩掉,換新水再浸1日,再依上法甩凈黏液。這樣,可使鱗片、葉片等處的傷口愈合后保持原有顏色。
蓋棉護根
經水浸的水仙球,一般要經10日左右的平放養(yǎng)護(船、茶壺等造型,在雕刻后應使創(chuàng)面朝上立養(yǎng))。水養(yǎng)用水不可過多,如超過鱗莖創(chuàng)面則易引起霉爛,如長時間離開水,就要干枯。因此,將薄薄的一片脫脂棉一端蓋在根盤上,一端浸入水中,濕潤的棉片起護根的作用,可保證水仙球的正常生長。
調整擺放
雕刻后的水仙球經過約10天的養(yǎng)護,根已長到3-5厘米,葉片也基本按預期的方向彎卷。這時應調整擺放,分別管理。有的仍平放水養(yǎng),如螃蟹;有的要根盤離水,向上翹起,最終將水仙球豎起來,如大象;有的則需斜豎起來,使鱗莖未經雕刻的一面成為觀賞面,如葫蘆等。
修整
經過雕刻水養(yǎng)的鱗莖,并非都能按照造型意圖生長,這時就需要修整。修整的對象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花、葉生長的方向、位置不妥,需要誘引加工;另一類是初起雕刻時刻削不到位,養(yǎng)護一段時間后,問題突顯出來。不管是解決哪類問題,只要動刀,就要特別小心。經過雕刻水養(yǎng)的鱗莖,葉片和花梗都很嬌脆,稍不注意就會碰斷。有些雕刻造型,一旦缺花少葉,無法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