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的栽植要領(lǐng)、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
銀杏為落葉喬木,5月開花,10月成熟,果實為橙黃色的種實核果。銀杏是一種孑遺植物。和它同門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滅絕。銀杏是現(xiàn)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變種及品種有:黃葉銀杏、塔狀銀杏、裂銀杏、垂枝銀杏、斑葉銀杏。
銀杏的栽植要領(lǐng)
栽植銀杏要掌握八字栽植要領(lǐng),即"壯、大、足、干、實、淺、透、高"。為方便記憶,歌訣為:"苗壯穴大基肥足;干土填穴層層實;苗要淺栽水要透;高高培土防倒伏?諝饬魍ǖ販馗撸俗忠I(lǐng)易掌握,照此辦理成活高,生長旺盛結(jié)果早。"
一壯:即壯苗。壯苗的標(biāo)準(zhǔn)是苗木粗壯。高度和粗度要相稱,即有一定的尖削度。根系要完整。根系是無價之寶,所以根系盡量要大。俗話說有錢買苗,無錢買根。苗木要新鮮,要隨挖隨運隨栽。目前銀杏苗木的中介商特多,良莠不齊,有的把銀杏大苗購來后未能及時出售,有的長達(dá)2~3月,害人不淺。
二大:栽植穴要大,一般挖1米見方。如苗木大,樹穴要相應(yīng)加大。
三足:栽植穴中要施足基肥。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化肥要少施。肥料與熟土充分拌勻后施在穴的中部或中上部。再放20厘米的土壤后才能栽植,以防根系接觸肥料而燒根。如無合適的肥料,不要強求,以免燒根,寧可栽植成活后再行追施。
四干:填入穴中的肥土以干為好,在踏實土壤時,不讓板結(jié),以免對銀杏根系產(chǎn)生不利影響。
五實:埋土一定要實,即層層壓實,使銀杏根系與土壤密切結(jié)合,但只能用腳踏,不能夯實,以防傷根。上海春季雨水偏多,土壤偏粘,如土濕就不能踏實,只能采取淺栽、高培土來防此弊病,讓土壤自然下沉壓實。
六淺:銀杏一定要淺栽。因為上海地下水位偏高,年降雨量充沛,土壤偏粘,所以淺栽尤為重要。因為這與銀杏根系特點與發(fā)根溫度有關(guān)。銀杏栽植隨著深度的加大,地溫上升就慢,且透氣性下降,濕度加大,對根系傷口愈合和發(fā)新根不利。雨后根部易積水造成爛根,所以一定要淺栽。淺栽后上層地溫上升快,土壤通氣性好,銀杏根系愈合早,發(fā)根快,雨后又不易遭受澇害。當(dāng)樹穴較深,回土率達(dá)不到75%~80%時,則栽植時根系平地面,甚至栽在地面為好。公園平地栽植,最好堆成小土丘栽植為宜。
七透:栽后要澆透水,使穴內(nèi)土壤和苗木根系密切結(jié)合,能充分吸收水分。澆水后地面自然下沉,保證根基與地面相平或高出1至2厘米。
八高:高培土堆。待栽植穴中的水分完全滲透下去不見水洼時,才可以用干土將穴面填干,而且要培一個高20~30厘米的土堆,大小范圍要超過穴口。高培土的好處有三:一是保墑;二是防止風(fēng)搖樹晃;三是雨季避免根系遭受水澇害。切忌穴口土不填平,出現(xiàn)凹口,雨后積水,高溫時間易爛根。
銀杏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
銀杏干枯病
癥狀:病菌侵入后,在光滑的樹皮上,產(chǎn)生光滑的病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以后病斑繼續(xù)擴大,患病部位漸見腫大,樹皮出現(xiàn)縱向開裂。春季,在受害樹皮上,可見許多枯黃色的龐狀子囊抱子座,直徑l一3毫米。天氣潮濕時,從子囊抱子座內(nèi)會擠出一條條淡黃色至黃色卷須狀分生抱子角。秋季,子座變枯紅色到醬紅色,中間逐漸形成子囊殼。病樹皮層和木質(zhì)部間,可見羽毛狀扇形菌絲體層,初為污白色,后為黃褐色。感病枝干的病斑蔓延,逐步使樹皮成環(huán)狀壞死,最后導(dǎo)致枝條和植株死亡。
病原:銀杏干枯病,又稱銀杏胴枯病。病原為子囊菌綱、球殼菌目真菌。該病菌亦能侵染板栗等林木。
發(fā)病規(guī)律:病原菌由傷口侵入,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中越冬,待溫度回升,便開始活動。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南,3月底至4月初開始出現(xiàn)癥狀,并隨氣溫的升高而加速擴展,直到10月下旬停止。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昆蟲、鳥類傳播,并能多次反復(fù)侵染。全國各主要銀杏產(chǎn)區(qū)均有分布,常見于生長衰弱的銀杏樹。
防治方法:
①加強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抗性。這是防治銀杏干枯病的關(guān)鍵措施。
②重病株和患病死亡的枝條,應(yīng)及時清理銷毀,徹底清除病原。
③及時刮除病斑,并用1:10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倍液或0.1的升汞水、1%硫酸亞鐵溶液、石灰涂白劑涂刷傷口,以殺滅病菌并防止病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