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高3 m ,常無刺。枝密被褐色鱗片。葉橢圓形至倒卵狀長橢圓形,長3~7 cm ,寬2~4 cm ,葉端尖,葉基闊楔形, 幼葉表有銀色鱗片,后脫落,葉背銀白色雜有褐色鱗片;S白色,1~3 朵腋生,萼筒與裂片等長或稍長。果實橢圓形至長倒卵形,密被銹色鱗片,熟時紅色;果梗細長達3 cm;ㄆ4 - 5 月;果6 月成熟。性喜光,略耐陰,耐干旱瘠薄,抗逆性強,最宜作鹽堿和荒沙地區(qū)的綠化用。
311 播種繁殖31111 種子采集 于6 月果實成熟后采下果枝曬干,壓破果實,用水淘凈即可獲得種子。可直接秋播或干藏至翌年春播種。春播前應行浸種催芽,即用50 ℃溫水浸1~2 d 后行混沙層積,待床土面下5 cm 處溫度達10 ℃時和種子有一半裂口時即可播種。秋播但不必催芽,故多采用。新鮮者發(fā)芽率達90 %以上,經(jīng)過五、六年干藏的仍可達60 %以上。31112 播種 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排氣量好的土壤進行整地和消毒處理,灌足底水。播種后床面鋪放一層稻草以減少水分蒸發(fā),保持苗圃地土壤濕潤,經(jīng)過半月左右可出苗,當年苗高可達30 cm以上,第2 年春可將幼苗帶土定植。
312 扦插繁殖
插床設在地勢平坦、排水良好有水源地段,建長3 m、寬1 m、深013 m 的插床,底部為粗河沙,上部為細河沙,厚度均為10 cm ,插前用015 % KMnO4 溶液對基質(zhì)進行消毒。插床上覆高約40 cm 的塑料薄膜拱棚。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1年生萌條作插穗, 插穗粗015 ~1 cm ,插穗長度約14 cm ,其下切口剪成斜口,上切口剪成平口,切口在芽外約015~1 cm。將插穗基部浸入012 % KMnO4溶液中消毒30 min ,用100 mg/ L 的IBA 處理24 h 。采用直插法,扦插密度株行距為3 cm ×8 cm ,扦插深度約為插條長度的1/ 3 (約5 cm) ,壓實插條周圍的基質(zhì),隨即用噴壺澆透水,使插穗與基質(zhì)充分接觸,并覆上拱棚。插床內(nèi)溫、濕度的調(diào)控是保證扦插苗成活的技術(shù)關鍵。對硬枝扦插來說插床溫度尤為重要,在插穗萌動后要注意保持空氣濕度。每天定時記錄拱棚內(nèi)溫、濕度的變化,及時采用噴水、揭膜、覆膜等方法控制拱棚內(nèi)溫度在20 ~25 ℃之間, 濕度80 %左右。插后10 d ,插穗上的芽開始萌動,約25 d大部分展葉,并開始出現(xiàn)愈傷組織;插后35 d ,部分插穗愈傷組織開始生根;插后45 d ,經(jīng)處理的大部分插穗都出現(xiàn)愈傷組織生根,根長可達2 cm。插后55 d 開始有少量皮部生根,插后70 d 大量不定根形成,生根率為67175 %。扦插苗當年或翌春移植,木半夏樹冠小, 適宜密植, 一般株行距1 m ×115 m ,定植前挖直徑及深為60~80 cm 的定植坑,以農(nóng)家肥為底肥,栽苗后澆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