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是指以西洋藥草為主的藥用植物,如大家較為熟悉的薰衣草、迷蝶香、鼠尾草、羅勒、薄荷等之類的植物,這類植物我們稱為“芳香藥草”。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目前這類芳香藥草約有41科114種。香草不但可在露地栽培,也可家居盆栽;既是一種名貴的天然香料植物,也是當今綠化環(huán)境、美化生活、香化空間的新型珍貴的觀賞植物,值得引進和推廣。
1、香草的功效及發(fā)展前景
由于香草具揮發(fā)性香精油,因此,在特定條件下(高溫、成熟開花期)會散發(fā)出香味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學證實,香草揮發(fā)性香味或抽取的精油有安定情緒、消除憂郁以及在免疫上均有顯著功效;而香料用香草,其功效并不只限于調(diào)味,對保健也有顯著作用。在國外,如美國和加拿大都有專門的香料植物花園,我國的臺灣也以草本香料植物為主題,在南部種植了百余種香草,但目前我國大陸的引種栽培剛剛起步,將有可能逐漸發(fā)展起來。
2、栽培技術
由于我國地理環(huán)境南北差異很大,許多遠從國外引進的芳香藥草并不能適應,但只要創(chuàng)造一個較適宜的環(huán)境,就能讓它們長勢喜人。近年從臺灣購進的天然香樹——迷蝶香,已在廣州試種成功,我國云南、新疆、北京也都已引種,并受到許多花卉愛好者的稱贊。
2.1 繁殖方法。 有播種、扦插、分株、壓條等方法。唇形科多年生亞灌木薰衣草目前在生產(chǎn)上主要采用春季地膜扦插的辦法,這樣可以保持母本固有的優(yōu)良品質(zhì)。檸檬香茅等多年生草本香草,若能每年分株則生長會更好,也可獲得精油量的高產(chǎn)。其它如百里香、洋薄荷等發(fā)根容易的植物,可以壓條大量繁殖。迷蝶香一般可用種子繁殖,經(jīng)育苗后長到有6—10片綠葉時便可移植到大田中去,其株行距為60厘米×60厘米。定植前要起畦開溝,多施基肥。
2.2 培植料的配制。 露地栽培應選用排水良好且富有機質(zhì)的沙質(zhì)壤土,可在土中混入適量的河沙及有機肥。若家庭盆栽,最好用培植料(即培養(yǎng)土)種植。用培植料栽培芳香藥草可依照不同的比例混入不同的植材,使芳香藥草能更順利地成長。生長初期還可預防雜草的滋生。這些無土培植料常用的有泥碳土、珍珠巖、蛭石、蛇木屑、發(fā)泡煉石和石灰等。要調(diào)配較適合芳香藥草的培植料,可以以60%泥碳土、珍珠巖、蛭石(比為1:1:1)+20%蛇木屑十10%發(fā)泡煉石+5%石灰+5%有機肥進行調(diào)配,能促使植株健壯、根系發(fā)達、持續(xù)飄香。
2.3 溫度調(diào)控。多數(shù)芳香藥草不耐熱,其適溫在13—22攝氏度,大多不宜超過28攝氏度,夏天應放在有陰涼并通風的地方,以利越夏。
2.4 澆水與施肥。 葉肉厚硬的薰衣草、迷蝶香等喜干燥的環(huán)境;葉大柔軟的香蜂葉、香茅、薄荷等需要適當?shù)乃旨胺柿稀S酌珉A段要適當追施草木灰和過磷酸鈣等磷、鉀肥,原則上1個半月施1次肥。試驗證明香精的含量取決于氮素營養(yǎng)狀態(tài),地下根莖的生長發(fā)育與鉀的供應量的多少有直接關系,所以追肥應以氮肥為主,并配施磷、鉀肥。
2.5 收割。一般于越冬前采收。由于香精植物的含油量以現(xiàn)蕾盛期至初花期最高,盛花期含油量下降,開花后含油率最低,所以不論什么地區(qū),一年收獲幾次的均應在初花期的晴天上午10點鐘前后采收。
2.6 病蟲害防治。夏季暴雨后高溫容易引發(fā)香草根腐病,故要注意排水,防止爛根。主要病害有銹病、斑枯病等,用400倍液的80%萎銹靈或800~1 000倍液的50%托布津,或1:1:140的波爾多液防治,7—10天噴1次,連噴3次。香草害蟲較少,但幼苗期仍需注意防蚜蟲、夜蛾等,可用20%蚜克星800倍或 1 000—1 500倍的90%敵百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