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我國十大傳統(tǒng)名花之一,風姿綽約,色彩瑰麗,美不勝收。盆栽菊花以株形矮壯、花大色艷、腳葉不脫為佳,如果植株過高,則影響觀賞效果。要使菊花矮化,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選矮生品種和矮株扦插菊花品種繁多,家庭培育多為案頭菊,具有株矮、葉茂、花大、色艷、觀賞期長、生長期短等優(yōu)點。案頭菊中矮生品種有‘旭桃’、‘凌波仙子’等。選插條時,在同一品種中應從節(jié)間短、莖干粗壯的母株上剪取插條,培育出來的菊花會相對矮些。
二、推遲扦插時間菊花的常規(guī)扦插時間在4至5月,此時氣溫、濕度等環(huán)境因子均適宜插條生根,利于扦插成活。推遲扦插時間,實際上縮短了菊花的營養(yǎng)生長期,可達到植株矮化的目的。培養(yǎng)多本菊可推遲到7月中旬,培育獨本菊可推遲到8月上旬。此時氣溫高、空氣干燥,扦插成活率受到一定影響,應采取以下措施:選生長勢強、莖干粗壯、無病蟲害、半木質(zhì)化的頂枝作為插穗,少留葉片。將插條下部葉片摘除,只留上部2至4片葉,以減少水分消耗。隨剪隨插,防止葉片失水。將插穗基部浸入50ppmGGR(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溶液30至60分鐘。插后置于陰涼處養(yǎng)護或陰棚遮陰,防止陽光直射,搭塑料棚,提高空氣濕度。每天向葉片噴水一兩次,以保持葉片濕潤。噴時不要讓水流入盆土中,這樣既滿足菊花對水分的需求,又防止積水,導致爛根。
三、淺插淺栽 淺插既可避免高溫、干燥的影響,提高扦插成活率,又可降低菊花的高度。方法是將插條插入盆土中3至4厘米,用手壓實土壤,澆一次透水。半個月后,插穗依然保持綠色,表明已生根成活。扦插1個月后,可進行第一次移栽。移栽時要淺栽,以防水分和養(yǎng)分過多導致植株徒長。移栽后先放在陰涼處養(yǎng)護,緩苗后再移到向陽處,讓其接受較多的光照。第二次移苗同樣要淺栽。先將盆土埋到盆高的一半左右,以后隨著菊花莖干的長高而逐漸覆土,這樣既可達到矮化株高的目的,又使埋在土內(nèi)的莖干發(fā)出新根,增強植株吸收營養(yǎng)的能力,促使菊花生長健壯,花大色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