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桃樹白介殼蟲是桃樹的重要害蟲。以雌成蟲和若蟲危害桃樹新梢、枝干和果實,使樹勢嚴重衰弱,果實產量和品種大減,甚至全樹枯死。
【形態(tài)特征】雌成蟲橘紅色,扁平,瓜仁狀,頭、胸、腹連成一體,觸角、足、翅均消失。介殼灰白色,近圓形,寬約1.5毫米,背面隆起,有螺旋紋。雄成蟲橘紅色,體長約0.8毫米,觸角和足正常,有翅一對能飛翔。繭白色,絮狀,長筒形。卵橢圓形,極細小,初產時淡黃色,后漸變暗紅色。初孵若蟲淡黃褐色,扁卵圓形,眼、觸角和足俱全,腹部末端有尾毛兩條。
【發(fā)生規(guī)律】以受精雌成蟲在枝干上越冬,卵產在雌蟲體下。初孵幼蟲善爬行,當找到適宜的寄生地點后即行固定,經蛻皮后觸角和足消失,并開始分泌蠟質,形成介殼。一般第一代若蟲主要危害枝干;第二代若蟲除危害枝干外還危害果實;第三代若蟲還危害當年新梢。
【防治方法】(1)萌芽前噴灑1~2次波美5度石硫合劑,或100倍機油乳劑,消滅越冬雌成蟲。要求充分噴濕噴透。
(2)生長期間掌握各代若蟲發(fā)生期介殼未形成前,及時噴灑 50%馬拉松乳劑1000倍液,20%殺滅菊酯3000倍液,20%菊樂合酯2000倍液,80%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等。由于若蟲孵化期前后延續(xù)時間較長,要7天左右噴灑1次,連續(xù)噴灑3次。藥液中加人洗潔精等可提高藥效。
(3)蟲體密集成片時,噴藥前可用硬毛刷刷除再行噴藥,以利藥液滲透。
(4)加強苗木和接穗的檢疫,防止擴散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