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名:Piceameyeri
科屬:松科
別名:麥?zhǔn)显粕、毛枝云?/P>
學(xué)名:PiceapmeyeripRehd.etWils.
科屬:松科云杉屬
分布:
中國特產(chǎn)樹種,是國產(chǎn)云杉中分布較廣的種。在山西五臺山,河北小五臺山、霧靈山,陜西華山等地均有分布。1908年邁爾(F.E.Meyer)引種至美國阿諾德樹木園,日本亦有引入。華北城市如北京等地園林中多見栽培。
形態(tài):
喬木,樹冠狹圓錐形。樹皮灰色,呈不規(guī)則薄鱗狀剝落,大枝平展,小枝有密毛、疏毛或無毛,淡黃褐,紅褐或褐色。芽多圓錐形或卵狀圓錐形,褐色略有樹脂,上部芽鱗先端常向外反曲,基部芽鱗常有脊,小枝基部宿存芽鱗的先端向外反曲或開展。
葉四棱狀條形,橫斷面菱形,彎曲,呈有粉狀青綠色,端鈍,四面有氣孔線,螺旋狀排列,球果長圓狀圓柱形,初期濃紫色,成熟前種鱗背部綠色而上部邊緣紫紅色,成熟時(shí)則變?yōu)橛泄鉂傻狞S褐色。
觀賞特性和園林用途:
樹形端正,枝葉茂密,下枝能長期存在,最適孤植,如:叢植時(shí)亦能長期保持郁閉。華北城市可較多應(yīng)用,廬山等南方風(fēng)景區(qū)亦有引種栽培。
亦可做藥用.
藥名:白杄
拼音:BAIQIAN
來源:為云杉屬科植物鈍葉杉,紅桿云杉、刺兒松、毛枝云杉、紅桿、白兒松、羅漢松的松節(jié)、松葉等。
功效:祛風(fēng)燥濕、解毒排膿。
主治:治痹證、毒、痔瘺等證。
性味歸經(jīng):苦、甘,溫。入心、肝二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20克。外洗:煎水濕敷患處。
動植物資源分布:產(chǎn)于山西、河北、內(nèi)蒙古、北京、遼寧、河南等地有栽培。
拉丁名:PiceameyeriRebd.EtWils。
考證: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