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移植前,一般提前3-5天先對大樹進行大水澆灌,起挖時盡量保留大的土球并保持土球的完整,對一些主根盡量保留,根部傷口要進行處理,并用新朝陽生根液進行根部噴施,對枝條去除病枝盡量修剪,噴施抗蒸騰劑,減少水分流失,起挖后要迅速移植,在運輸過程中要固定好,防止樹皮損傷,并用吊針液進行水分和營養(yǎng)補充,到達移植地,對土壤進行消毒,根據(jù)當?shù)貧夂蚝吞鞖馇闆r決定移植樹木土球的定植的深淺,移栽后要用根腐靈進行根部處理,并用新朝陽生根液進行灌根,對樹木進行穩(wěn)固,防止風大樹木搖晃,晃樹必死,樹干和枝條進行噴施抗蒸騰劑,減少水分流失,同時對大樹進行輸液。特別提醒第一次澆水一定要澆透,這樣大樹成活基本就沒有問題了。
除了以上基本做法外大樹移植還應該遵循兩個基本原理:近似生境原理和樹勢平衡原理。
一:近似生境原理:移植后的生境優(yōu)于原生生境,移植成功率較高。樹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一個比較綜合的整體,主要指光、氣、熱等小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如果把生長在高山上的大樹移入平地,把生長在酸性土壤中的大樹移入堿性土壤,其生態(tài)差異太大,移植成功率會比較低。因此,定植地生境最好與原植地類似。移植前,需要對大樹原植地和定植地的土壤條件進行測定,根據(jù)測定結果改善定植地的土壤條件,以提高大樹移植的成活率。
二:樹勢平衡原理:樹勢平衡是指喬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須保持平衡。移植大樹時,如對根系造成傷害,就必須根據(jù)其根系分布的情況,對地上部分進行修剪,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長情況基本保持平衡。因為,供給根發(fā)育的營養(yǎng)物質來自于地上部分,對枝葉修剪過多不但會影響樹木的景觀,也會影響根系的生長發(fā)育。如果地上部分所留比例超過地下部分所留比例,可通過人工養(yǎng)護彌補這種不平衡性,如遮陰減少水分蒸發(fā),葉面施肥,對樹干進行包扎阻止樹體水分散發(f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