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肚樹株高僅30-40厘米,單干或分枝,莖干肥矮,肉質.基部膨大.形似酒瓶,故名佛肚樹,由于植株開花不斷,花枝鮮紅如珊瑚又稱珊瑚樹。
生長期養(yǎng)護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光線和溫度。佛肚樹性喜陽光,需擺放于光線充足場所。夏季光照強烈需適當遮陽,其他時節(jié)均需充足陽光。生長期適宜溫度22-28℃,冬季溫度不低于10℃,低于10℃有受凍落葉生長不良的后果.
(2)水分和肥料。性耐干旱,生長期澆水不宜過多,尤其到秋冬季節(jié)氣溫較低時應減少澆水,盆土稍干為宜,但夏季高溫時節(jié),水量不可缺少,除早晨澆足水外,傍晚觀察到盆上干時還需適當補澆,并且為了降低室內溫度可以地面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同時起到防暑降溫的作用。佛肚樹需肥量不大,待春季萌發(fā)新葉后,約2周施1次追肥,以腐熟的餅肥水為好,肥水比例為20%-30%,冬季停止施肥。
(3)翻盆與換土。小株盆栽應每年進行1次,以3月中旬至4月進行為宜.培養(yǎng)土以腐葉土1份、園土0.5份加黃沙。5份混合即可,主要是排水要通暢。
(4)繁殖。佛肚樹的繁殖以扦插為主,每年5^ 6月進行,擇取頂端的分叉嫩枝,長10-巧厘米,于節(jié)下0. 5厘米處切下,置陰涼通風處2-3小時,待切口稍干后插人砂床,做好遮陽工作,在室溫25℃左右時,15-20天能生根,根須長2-3厘米時上盆。
栽培蘆薈
蘆薈種類繁多,栽培相對簡單,而且具有觀賞、食用、藥用價值等,很適合家庭盆栽觀賞,在栽培的過程中要注意:
(1)盆孔的鋪墊物。各式花盆的盆孔均可用剪好的編織袋小方片鋪墊,因為它基本上不占據盆的空間.如果放在院內,地下蛆月及害蟲也不能鉆進盆內。
(2)新舊花盆的處理。無論新舊瓦盆,在栽種蘆薈前要經過一定的處理后再使用。①新盆的處理。用清水充分浸泡30-60分鐘,使水充分浸透花盆,使花盆中的鹽堿充分溶于水中,即可備用。②舊盆的處理.同樣,用清水浸泡30^60分
鐘,使盆外的泥土、青苔和花盆壁形成一個微脫離層,然后用花鏟除去泥土和青苔,再沖洗干凈,恢復其透氣性,即可備用。
(3)分株。將分靡苗與母株分開,移栽到其他花盆中叫分株.當土壤濕潤硫松時即可進行分株。分株時用食指和拇指持苗的基部,輕輕向上一拔即可把幼苗拔出。也可結合換盆、倒盆時進行分株.
(4)晾苗.剛拔出的苗因傷了根或斷了根,把苗晾干傷口再栽。
(5)上盆。墊好盆孔后,向盆中填半盆多培養(yǎng)土,然后一手持苗株,使根端接觸盆土,另一手用花鏟向盆中填土,直到植株基部葉片被埋人土1厘米時為止,這時再把苗輕輕向上一提,使根部舒展,然后兩手各持盆邊緣,上下敦實即可。夏季、秋初,栽種好的蘆薈花盆要擺在背陰處,并且使扇形面朝向光的方向,見心葉長出后再移到光下,開始施肥。冬、春季因各家的條件不同而異,一般新上的盆在陽光下為好,因為溫度高,生根快,溫度保持在15-28℃時,緩苗快,否則緩苗慢.在緩苗期,苗會呈現灰褐色,這不要緊,新根生出,吸收營養(yǎng),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葉會逐漸轉為綠色。各地在溫度最低的月份,最好停止分株、上盆.
(6)澆水。蘆薈與其他花卉澆水的方式不同,剛剛栽好的小苗,不能一次澆透水,更不能使水從盆孔中流出來,因為蘆薈本身有含水量,水澆得多,造成土實,土壤缺少氧氣,特別是新栽的蘆薈,老根失去吸水能力,要重新生出新根吸水,因此,剛栽的蘆薈,一定要少澆水;如果土潮,可暫時不澆水,春、夏、初秋可在晴天的第2-3天早上澆水,冬季或初春、秋末可在晴天的上午10點左右澆水,特別是冬季澆水,水溫要保持在20-28℃為好,可加熱調制,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而且水宜小不宜大。
(7)光照。蘆薈所需光線因品種不同、季節(jié)不同而有所不同。①冬季。各個品種的蘆薈冬季均喜歡充足的陽光。冬季北方光照強度會下降,日照時數縮短,尤其在北方,苗期或剛剛栽好的苗也一定要放在陽光下,無需遮陽。如果室內白天溫度能保持在20-280C.剛栽好的苗也可以放在弱光下.②夏季.美國蘆薈、日本蘆薈、中國大蘆薈、皂質蘆薈的成株不怕曬,夏季不必遮陽.只要不缺水,土壤保持潮潤,就會生長得非常好。而苗期,特別是剛剛栽好的苗,各種蘆薈在夏季都要放在陰涼處,這樣緩苗快,發(fā)根早,7-15天就生出新根,中國的斑紋蘆薈,夏季需要這樣,否則葉易變灰褐色.特別是新栽的苗。
(8)施肥.①施肥次數.家庭栽種蘆薈一定要施肥,否則會影響蘆薈的藥性。冬季20天左右施一次肥,夏、春、秋12-15天施一次肥,蘆薈葉子肥厚,就說明肥足了,否則,就應適當增施肥料,總之要靈活掌握。②施肥方式?砂逊柿下袢肱.邊.蓋上盆土(開溝施肥);也可把肥料放置在空捅中,加人水,蓋嚴,置溫度高的地方腐熟后,將水與肥料按5:1或3:1的比例混合澆施,要根據肥的濃度及盆土肥力大小靈活掌握(5和3指水,1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