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木因越冬性不強,受低溫、干旱的影響而發(fā)生枝條脫水、干縮、干枯等現(xiàn)象稱為抽條(有些地方稱為灼條、燒條、干梢等)。抽條實際上是凍及脫水造成的現(xiàn)象,嚴重時整個枝條枯死,輕者雖然能夠發(fā)枝,但易造成苗木形紊亂,不能很好的擴大苗木冠,觀賞和防護功能降低。
抽條的原因各地試驗證明,幼苗木越冬后抽條是凍、旱造成的,即冬季氣溫低,尤其是土溫低,持續(xù)時間又長,直到翌年早春,因土溫低致使根系吸水困難,而地上部分因氣溫較高且干燥多風,蒸騰作用加大,消耗水分多,苗木體內(nèi)水分供應失調(diào),造成較長時間的生理干旱,會使枝條逐漸失水,表皮皺縮,嚴重時干枯。所以抽條實際上是冬季的生理干旱,是凍害的結果。據(jù)報道,蘋果l年生枝條含水量為34%〜40%、梨為40^時,就會引起抽條。
抽條與苗木種分布區(qū)有關。南方苗木種或邊緣苗木種移至北方^由于不適應北方冬季干冷的氣候,往往會發(fā)生抽條。
防止抽條的措施從分析抽條發(fā)生的原因來看,防止措施應從提高幼苗木的越冬性和消除冬季凍旱的不良影響兩個方面人手。
綜合應用養(yǎng)護措施,使枝條組織充實。主要是通過合理的肥水管理,促進枝條前期生長,防止后期徒長;促使枝條成熟,增強其抗性,就是常說的“促前控后”的措施,同時要注意防治病蟲害。
加強秋冬養(yǎng)護管理。采取埋土防寒、架設風障、培土埂、塑料薄膜覆蓋、早春灌水等措施,可利于防止或減輕抽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