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子花的功效與作用
宋代洪適《鼓子》:“抽蔓類牽牛,含芳伍萱草。上上不知休,高柯厭纏繞。”如果說,牽;ㄏ笠恢еЮ,那么,鼓子花則正像一面面戰(zhàn)鼓。下面,為您介紹鼓子花的功效與作用:
鼓子花的功效與作用
鼓子花系旋花科多年生蔓草,其花味甘微苦性溫。功能益氣,去面皮黑色。
其莖葉可治小兒丹毒,糖尿病。
其根益精氣續(xù)筋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旋花根細(xì)如筋,可啖,故《別錄》言其久服不饑。時珍自京師還,見北土車夫每載之,云暮歸煎湯飲,可補(bǔ)損傷,則益氣續(xù)筋之說,尤可征矣。”
常用藥方:
一、秘精益髓:龍骨150克,覆盆子150克,蓮花蕊120克(未開者,陰干),鼓子花90克,雞頭子仁100個,共為末,以金櫻子200枚(去皮)木臼搗爛,加水7碗,煎濃汁1碗,去滓和藥,杵2000下,丸梧桐子大,每次空腹溫鹽湯服30丸(忌葵菜)。
二、治丹毒:鼓子花苗(莖葉)搗絞汁服之。
三、治糖尿。汗淖踊ㄇo葉煎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