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蛺蝶(Vanessa indica Herbst)又名赤蛺蝶,分布于華北和江南。幼蟲危害菊花、一串紅、牡丹、繡線菊、紫藤、葡萄等花卉。成蟲體長20毫米,體背黑褐色,密被絨毛。卵長橢圓形,綠色,幼蟲體長約32毫米,背面黑色,腹部黃褐色,背部有4條橫線。蛹圓
錐狀,有棱角.體上有金屬光澤的刺突。大紅蛺蝶在華北一年發(fā)生1-2代,以成蟲在枯枝落葉~灌木、草叢等處越冬。長江流域地區(qū)一年發(fā)生2代。戚蟲白天飛舞、變尾、產(chǎn)卵,卵產(chǎn)在葉片上。幼蟲取食花卉的嫩葉,初孵幼蟲有吐絲結(jié)阿和群居危害習性.5-io周均有幼蟲危害,8月最為嚴重。被害葉片大部分卷起。9月幼蟲老熟,將尾端的臀刺鉤綴干葉上,呈倒懸狀態(tài),再蛻皮化蛹. 10月可見此蝶在林間和花卉間飛舞并尋找適宜場所準備過冬。(你知道茉莉的養(yǎng)殖方法嗎?)
防治方法
.成蟲發(fā)生期可進行網(wǎng)捕。
.及時摘除蟲葉。
.幼蟲期噴灑9佻敵百蟲l 000倍液或煙參堿1 000倍液進行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