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脊蘭為蘭科蝦脊蘭屬(Calanthe)植物,英文名為CommonCalanthe,此屬植物有100多種。由于蝦脊蘭與卡特蘭、石斛蘭等洋蘭相比顯得過于素雅,而與春蘭、蕙蘭等國蘭相比又顯得過于突兀,因此在相當(dāng)長時間里都沒得到重視。不過雖然蝦脊蘭單個的花朵很小巧,也沒有艷麗的色彩,但是小花形態(tài)不俗貌似小蝦,整個花序疊加在一起別有一番趣味,欣賞價值并不低。
蝦脊蘭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huán)境。較耐寒,耐半陰,不耐干旱和高溫,夏季宜涼爽,要求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葉土或泥炭苔蘚土,在國蘭生長地區(qū)一般都有分布。
形戀特征
蝦脊蘭的莖不明顯,只有短的根狀莖;葉數(shù)枚,較大,近基生,通常3片,倒披針狀狹長橢圓形,長15~20cm,寬3~6cm,有柄,基部抱莖。落葉品種在冬季葉片干枯后變黑、脫落;花葶從葉腋或莖基部側(cè)面抽出,花朵中等大小,唇瓣下部與蕊柱全部或一部分合生成管狀,基部有距。花莖長20~50cm;總狀花序,有花10朵左右,花被片淡褐色,開展。唇瓣淡紫色至紅紫色或白色,扇形,有3個深裂,中間裂片又分裂為2,有長距。單一個體小花有外翻的唇瓣,在造型上像小蝦的尾巴,蝦脊蘭由此得名。
品種與分布
蝦脊蘭大部分為地生種,少數(shù)為附生種,廣泛分布在從南非、馬達加斯加、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喜馬拉雅到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南太平洋上的某些島嶼。只有一個種遠離中心,分布到中美洲熱帶地區(qū)。在我國有40多種,長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區(qū)均有分布。
依蝦脊蘭營養(yǎng)體的生物學(xué)特性,通常分成2個大組:一組為常綠種,其葉片常綠,球狀的假鱗莖小;另一組為落葉種,其假鱗莖較大,或多或少有棱角,秋季落葉。
蝦脊蘭品種較多,主要有變種疏花蝦脊蘭:花黃白色,有芳香,產(chǎn)于四川、湖北等地.銀帶蝦脊蘭:花梗和子房黃綠色,長約3cm,花張開,萼片和花瓣多少反折,黃綠色,產(chǎn)于廣東北部、廣西西南部、貴州西南部和云南東南部;長距蝦脊蘭:花黃色,產(chǎn)于湖北西部、四川、云南;三褶蝦脊蘭:花色純白,產(chǎn)于廣東、廣西、福建;長距蝦脊蘭:花玫瑰紅色,產(chǎn)于廣東、廣西、福建、臺灣;墨脫蝦脊蘭:花淡紫色,產(chǎn)于西藏東南部。
信息來源:華夏園林網(wǎng) >>>園林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