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紫羅蘭葉斑病防治
2011/7/5 13:28:28
非洲紫羅蘭葉斑病主要發(fā)生在葉片上。
癥狀
初在低位葉上生壞死斑,大小0.8~3cm,條件適宜時常擴展的更大。一般在受損傷或與栽培基質接觸的葉上先發(fā)病。
非洲紫羅蘭葉斑病
病原:
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etCuIt.)Wei稱山扁豆生棒孢或多主棒孢霉,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孢子梗單生或數根束生,直立或分枝,褐色,具1N20個隔膜,基部細胞膨大,大小45.5~385.0×7~10.5(μm);分生孢子圓筒形至棍棒形,淡褐色,正直或微彎,臍部明顯,平截形,大小變異很大,42—210×7—14(μm),有3一15個隔膜,孢壁較厚,單生或2—6個串生。在老的培養(yǎng)物里形成近球形、無色的厚垣孢子,大小16~30×14-一20(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進行初侵染,經6-7天潛育發(fā)病后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又進行再侵染,使病害不斷擴展。多雨和相對濕度在80%以上時利其發(fā)病。除為害非洲紫羅蘭外尚可侵染蓖麻、大豆等多種作物。
防治方法
(1)注意清除病殘體,減少初侵染源。
(2)精心養(yǎng)護,調控好棚室的溫濕度,及時放風排濕,嚴防棚膜上的水珠滴落在葉片上,澆水要小心操作,不要把水濺到葉片上。
(3)發(fā)病初期噴灑40%百菌清懸浮劑500倍液或25%苯菌靈·環(huán)己鋅乳油8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900倍液。
①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與會員發(fā)布,僅供瀏覽參考,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請謹慎采納.本站不做任何擔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來源的稿件均為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意義,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轉載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③如轉載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及時與本站取得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