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銅綠麗金龜
學名:Holotrichia corpulenta Motsch
類屬:麗金龜科
目錄
1. 相關圖片
2. 分布與危害
3. 形態(tài)特征
4. 發(fā)生規(guī)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藥械
相關圖片 銅綠麗金龜銅綠麗金龜 分布與危害 分布區(qū)域: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西北等地均有發(fā)生。
寄主有蘋果、山楂、海棠、梨、杏、桃、李、梅、柿、核桃、酯粟、草毒等。以蘋果屬果樹受害最重。成蟲取食葉片,常造成大片幼齡果樹葉片殘缺不全,甚至全樹葉片被吃光。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15-21毫米,寬8-11.3毫米,體背銅綠色有金屬光澤。復眼黑色;唇基褐綠色且前緣上卷;前胸背板及鞘翅側緣黃褐色或褐色;觸角9節(jié);有膜狀緣的前胸背板,前緣弧狀內彎,側、后緣弧形外彎,前角銳后角鈍,密布刻點。鞘翅黃銅綠色且縱隆脊略見,合縫隆明顯。雄蟲腹面棕黃色,密生細毛,雌蟲腹面乳白色且末節(jié)橫帶棕黃色;臀板黑斑近三角形;足黃褐色,脛、跗節(jié)深褐色,前足脛節(jié)外側2齒、內側1棘刺。初羽化成蟲前翅淡白色,后逐漸變化。
卵長1.65-1.94毫米,白色,初產時長橢圓形,后逐漸膨大近球形,卵殼光滑。
幼蟲3齡幼蟲體長29-33毫米,暗黃色。頭部近圓形,頭部前頂毛排各8根,后頂毛10-14根,額中側毛列各2-4根。腹部末端兩節(jié)自背面觀為泥褐色且?guī)в形⑺{色。臀腹面具刺毛列多由13-14根長錐刺組成,肛門孔橫裂狀。
蛹長約18毫米略呈扁橢圓形,黃色。腹部背面有6對發(fā)音器。雌蛹末節(jié)腹面平坦有1皺紋。羽化前,前胸背板、翅芽、足變綠。 發(fā)生規(guī)律 該蟲年發(fā)生1代,以3齡或2齡幼蟲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蟲開始活動為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6-7月為成蟲活動期,直到9月上旬停止。成蟲趨光性及假死性,晝伏夜出,白天隱伏于地被物或表土,出土后在寄主上交尾、產卵。壽命約30天。在氣溫25℃以上、相對濕度為70-80%時為活動適宜溫度,為害較嚴重。將卵散產于根系附近5-6cm深的土壤中,卵期10天。7-8月份為幼蟲活動高峰期,10-11月進入越冬期。雨量充沛的條件下成蟲羽化出土較早,盛發(fā)期提前,一般南方的發(fā)生期約比北方早月余。 防治方法 (一)藥劑防治在成蟲發(fā)生期樹冠噴布50%殺螟硫磷(殺螟松)乳油1500倍液,或50%對硫磷乳油1500倍液。噴布石灰過量式波爾多液,對成蟲有一定的驅避作用。也可表土層施藥。在樹盤內或園邊雜草內施75%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施后淺鋤入土,可毒殺大量潛伏在土中的成蟲。
(二)人工防治利用成蟲的假死習性,早晚振落捕殺成蟲。
(三)誘殺成蟲利用成蟲的趨光性,當成蟲大量發(fā)生時,于黃昏后在果園邊緣點火誘殺。有條件的果園可利用黑光燈大量誘殺成蟲。 防治藥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