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選擇及處理
1、 種植地點(diǎn):選疏松肥沃、有機(jī)質(zhì)含量高、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堿性土壤進(jìn)行種植。
2、 溫室土地平整、施肥、翻挖、作畦。
(1)種植前50-60天進(jìn)行土地平整,撿去溫室內(nèi)的碎石、碎磚,換掉受水泥污染或被施工壓板的土壤,然后起高壟曬壟30天在右。
(2)種植前20-30天,每個溫室施6-8噸充分腐熟的雞糞,15-20方充分腐熟的稻殼,50公斤尿素和50公斤硫磺粉,然后翻2-3遍,杜絕糞塊存在。翻耕深度為20-30cm。
(3)作畦:畦高20cm,畦面寬1.2m,畦溝寬0.4m。
3、 做好畦后灌一次透水。
4、 種植前2天覆蓋透光率為30-50%遮陽網(wǎng)。
二、種植:
1、 時間:11月5日――11月30日,視下年度春節(jié)日期而定。
2、 密度:每畦8行,行距約19cm,株距約10cm。
3、 深度:種球上方蓋土1cm.。
三、種植后管理
1、肥水
(1) 種植后立即灌透水一次,并做到速灌速排,一刻鐘內(nèi)灌好水,一刻鐘內(nèi)排盡畦溝所有積水。
(2) 生長期前期畦面干、濕交替,后期(現(xiàn)蕾后)要保持畦面見濕。
(3) 每20-30天噴一次KH2PO4。
2、溫度管理
(1) 采用10絲以上(含10絲)聚氯乙烯無滴長壽防老化棚膜。
(2) 確保晴天情況下,溫室內(nèi)溫度在5-25℃,蓋膜初期務(wù)必加強(qiáng)通風(fēng)降溫,12月上旬到采收,加防雨膜。
3、濕度管理 加強(qiáng)通風(fēng),特別是連陰雨天更要注意通風(fēng)降濕。
4、光照 每天盡可能保證7小時全光照,元月份晴天至少保持6.5小時。必要時特別遇長時間連陰雨天,還要采取人工補(bǔ)充光照,以確保按期上市。
5、病蟲防治:技術(shù)人員指導(dǎo)下進(jìn)行。
6、草:要求除早除小除了。
四、切花采收、分級、包裝和貯運(yùn)
1、在花蕾開始顯色但未完全透色時采收,是否剪留一片葉,收獲花后球,根據(jù)切花莖桿長度而定。若長度符合商品化要求,則可留一片葉剪,否則連球采收切花。
2、每10支一扎,去除基部1-2片葉,以橡皮盤捆扎,套以聚丙烯倒梯形塑料袋。包裝時要求做到三個一致:品種一致,長短一致,花蕾開放度一致。
3、貯運(yùn):短時可直立加水貯放在0-2℃房間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