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鱗石有青綠、青灰、棕黃、土紅或多色的五彩色。石內(nèi)夾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礫石,若經(jīng)風化脫落,則形成大、小不同的孔;也有風化成溝條骨架狀,形態(tài)瘦長似筍,故也稱石筍石。魚鱗石石質(zhì)堅硬,重而脆,不吸水。因其石形有峻險、嶙峋之態(tài),常用于制作峽谷式、峭崖式、險峰式及石林景觀。峰石多以自然成型,山峰不需修飾。選石劃線、鋸截后,磨平底部(圖1)。主峰定位后,配置山腳,再立配峰,形成峽谷、峭崖、險峰等景象(圖2)。布局時,在預留的石隙間進行填土,種樹綠化,并點綴配件。
圖1 魚鱗石盆景的選石、截鋸
圖2 魚鱗石盆景的成型——峽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