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_国产乱妇无乱码大黄aa片_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_亚洲色噜噜网站在线观看
平臺首頁
苗木供應(yīng)
最新供應(yīng)
普通供應(yīng)
苗木求購
最新求購
會員求購
最新報價
產(chǎn)品圖片
苗木黃頁
資源專題
站務(wù)指南
注冊
登錄
天天苗木網(wǎng)
>>
資源專題
>>
苗木綜合
>>
果樹苗木
>> 詳情顯示
苗木供應(yīng)
苗木求購
苗木報價
苗木企業(yè)
產(chǎn)品圖片
苗木栽培
苗木行情
花卉養(yǎng)殖
相關(guān)資訊
苗木品種
果樹苗木
供應(yīng)熱搜:
法桐
白蠟
國槐
雪松
櫻桃苗
核桃苗
連翹苗
蘋果苗
桂花
•
今日最新苗木求購信息
0
條
•
手機訪問:www.tjchuhang.com或搜索天天苗木網(wǎng)
•
手機也可以掃描左側(cè)二維碼快速訪問
荔枝病蟲害及其防治(二)
2011/3/7 19:47:49
1.1.5卷葉蛾類
為害荔枝、龍眼的卷葉蛾有10多種。常見的有灰白卷蛾、黃三角黑卷蛾、擬小黃卷蛾、小黃葉蛾、圓角卷蛾、黑點褐卷蛾、褐帶長卷葉蛾等,為害荔枝、龍眼、柑橘等果樹的嫩葉、花穗、果實。
為害狀幼蟲為害嫩葉,吐絲將嫩葉縱卷成圓筒狀,如黃三角黑卷蛾等為害狀。也有3~5片葉綴成一束,藏匿其中為害,為害花器,把小花穗結(jié)綴成團。幼蟲在其中,取食為害。也可為害果實,蛀入果核為害。華南荔枝、龍眼、柑橘產(chǎn)區(qū)均有分布。
(1)黑葉褐卷葉蛾
黑葉褐卷葉蛾(OlethreutesleacaspisMeyrick),又名三角新小卷蛾。屬鱗翅目、小卷蛾科。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7~7.5毫米。頭黑褐色,頭頂毛叢疏松,復(fù)照黑色。雌、雄觸角為絲狀,黑褐色。前翅黑色,在前緣2/3處有一淡黃色三角形班塊。后翅前緣從基角至中灰白色,期余為黑褐色。卵長橢圓形,中央稍拱起,卵表有近正六邊形原刻紋。初產(chǎn)乳白色,將乳化時黃白色。幼蟲初孵幼蟲、頭黑色,胴部淡黃白色。2齡起頭呈黃綠或淡黃。老熟幼蟲體長8~10毫米,灰褐色,前胸背上有12根剛毛,中線淡白色,氣門近圓形,周緣黑褐色;记昂诤稚。蛹體長8~8.5毫米,初蛹時淡黃色,中期頭橘紅色,翅芽和腹部黃褐色。羽化前翅芽呈黑色并可****前翅的黃三角斑塊。
(2)灰白卷蛾
灰白卷蛾(AtgyroploceaproboalMeyrick),又名灰白條小卷蛾,屬鱗翅目,小卷蛾科。
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成蟲體長7~8毫米,翅展25~25.5毫米,頭黑色,觸角絲狀,灰褐色。胸背灰黑褐色,腹面灰白色。前翅前緣區(qū)黑褐色,有鉤紋,其余為灰白色。且布有小黑點。前緣2/3處有一近四方形斜置的黑斑。后翅黑色或灰褐色相間。卵橢圓形。幼蟲末齡幼蟲體長12~15毫米,頭無顱中溝,前胸背板和3對胸足均為黑色,中胸以后各體節(jié)為淡黃綠或綠色。蛹體長8.3~10毫米,紅褐色。腹端具刺鉤8根。
生活習(xí)性年發(fā)生代數(shù)未。廣西6月前荔枝園少見,7~11月發(fā)生量較大,7~8月為盛發(fā)期。在廣東,7月上旬以前蟲口密度極少,7月下旬以后,發(fā)生數(shù)量多,為害重,從8月初開始,世代重疊。成蟲夜間羽化,有趨光性,常與黃三角黑卷蛾混合發(fā)生,幼蟲多將幾片小葉綴成較大蟲苞,在苞內(nèi)取食。幼蟲期19~20天。蛹期8~9天。
防治方法與黑葉褐蛾的防治方法同。
(3)擬小黃卷葉蛾
擬小黃卷葉蛾(AdoxophyescyrtosemaMeyrick),又名柑橘絲蟲。屬磷翅目,卷葉蛾科。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黃色,雌蟲體長8毫米,翅展18毫米,雄蟲體較小。蟲體黃色,前翅一般黃色。雌蛾前翅的中帶較寬,雄蛾則較窄;雌蛾的基部斑分散呈條狀,而雄蛾基斑完整,且其前翅后緣近基角有寬闊的近方形的黑斑,兩翅相并時成六角形斑,后翅淡黃色。卵扁圓形,黃色,魚磷狀排列成塊。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8毫米,頭部黃色至淺黃褐色,頭頂沿中線下凹較多。胴部黃綠色。蛹紡錘形,黃褐色,雌蛹長9毫米,雄蛹長8毫米。第10腹節(jié)末端有8條絲狀鉤刺。
防治方法參考黑葉褐卷葉蛾。
1.1.6尺蛾類
尺蛾也叫尺蠖,俗稱造橋蟲等。在廣東常見有有綠額翠尺蛾、油桐尺蠖、大造橋蟲、荔枝青蟲、間三葉尺蛾、波紋黃尺蛾等,屬鱗翅目、尺蛾科。為害荔枝、龍眼嫩梢、幼葉、亦可為害花穗等。分布于華南荔枝、龍眼產(chǎn)區(qū)。
(1)綠額翠尺蛾(Thalassodesproquadrariainouce)
為害狀幼蟲為害嫩梢,咬食嫩葉,造成缺刻,嚴重的把整片葉食光,影響正常生長。也為害幼果。
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成蟲翅展28~32毫米,翅翠綠色,滿布白色細翠紋,前后翅均有白色波狀的前中線和后中線一條,后中線比較明顯,前翅前緣棕黃色,觸角絲狀。雄成蟲觸角羽毛狀。卵鼓形,長約0.71毫米。初時淺黃色,將孵化時紅色。幼蟲初孵幼蟲淡黃色,后頭、體青色,老熟時淺褐色。2齡以后頭頂二分叉成兩個角狀突,臀板末端稍尖略超過臀部。蛹長約1.5厘米,棕灰色至棕黃色,臀棘4對,呈倒“U”形排列。
生活習(xí)性在廣州一年發(fā)生7~8代,以蛹在地面上草叢,樹冠內(nèi)葉間越冬少數(shù)在樹干間隙越冬。成蟲白天靜伏樹冠葉片,清晨及傍晚羽化,有趨光、趨綠性。卵散產(chǎn)于嫩芽和未完全展開的嫩葉的葉尖上。幼蟲以夏、秋梢為害最重。幼蟲不善動,靜止時平伏于葉緣背面或身體伸直如枝條。老熟幼蟲吐絲下垂或湍樹干下爬在地面草叢落葉間化蛹。化蛹時蛹體腹末端有絲狀特與覆蓋物粘結(jié)在一起,第1代發(fā)生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從第3代開始,每月約發(fā)生一代,世代重疊,最后1代出現(xiàn)于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在氣溫25~28℃時卵期3~4天,幼蟲期11~17天,蛹期6~8天,成蟲期5~7天。完成一代需25~36天。
防治方法
①搞好冬季清園,剪除蟲害樹,控冬梢,斷其食源,減少越冬蟲口,減少蟲源。
②利用成蟲有趨光性,用黑光燈或藍光燈誘殺。
③掌握在幼蟲幼齡時選用下列藥殺之:90%敵百蟲晶體800~1000倍加18%殺蟲雙水劑600倍液,48%毒死蜱(樂期本等)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敵殺死)1000~15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脂(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或蘇云金桿菌(Bt)可濕性粉劑或乳劑600~800倍液噴霧,在Bt藥液中加入10%氯氰菊酯等擬除蟲菊脂類農(nóng)藥或90%敵百蟲晶體1000~1500倍液,防效更好。
(2)大造橋蟲
大造橋蟲(AscotisselenariaSchiffermulleretDenis),又稱棉尺蛾。為害狀與綠額翠尺蛾相似。
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成蟲體長16~20毫米,翅展44~48毫米,雄蟲約15毫米,淺灰色,散布黑褐色與淡黃色磷片。前、后近中室端部各有一個不規(guī)則的星狀斑,內(nèi)、外橫線為暗褐色。雌蛾觸角為鞭狀,灰色,雄蛾觸角羽毛狀,黃色。卵橢圓形,青綠色。幼蟲末齡幼蟲長約40毫米,淺黃色綠色,第2腹節(jié)背面有一對較大的黃色瘤突。第8腹節(jié)背面有一對略小的瘤突。蛹體長約18毫米,深褐色,臀棘末端著生2個小刺。
生活習(xí)性在福建一年發(fā)生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第1代幼蟲發(fā)生在5月上中旬,第2代在6月中、下旬,第3代在7月中,第4代在8月中下旬,第5代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廣東、廣西4月中、下旬幼蟲開始為害荔枝、龍眼。8~10月為害秋梢。
成蟲在陰雨天或土壤濕潤時羽化出土,晚上活動,飛關(guān)翔力弱,有趨光性,羽化后交尾產(chǎn)卵。卵常數(shù)十粒堆積成塊狀。初孵幼蟲有群集性,并吊絲隨風(fēng)飄蕩,轉(zhuǎn)移分散。1齡幼蟲取食嫩葉葉肉,留下表皮。平時以腹足和尾足固定在果樹的小枝上,形如小斷枝或在枝間搭成橋狀。2齡以后取食葉片或缺刻狀。老熟幼蟲常沿樹干爬下,入土化腎蛹。蛹期8~10天,卵期5~8天,幼蟲期約20天。
防治方法
①嚴重發(fā)生果園,在越冬代和第1代老熟幼蟲未化蛹前在樹干下鋪設(shè)薄膜,上鋪7~10厘米松土,誘殺老熟幼蟲。幼年果園,可經(jīng)常檢查植株及時捉除幼蟲,可減少農(nóng)藥成本。
②掌握成蟲羽化期,每天巡查果園和園邊林地的樹干,撲打停息在樹干上的成蟲。
③用黑光燈或藍光燈誘殺(每2公頃放40瓦一盞)。
④農(nóng)藥防治參照綠額翠尺蛾防治方法。
(3)大鉤翅尺蛾
大鉤翅尺蛾[HyposidratalacaWalk]
為害狀同綠額翠尺蛾。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灰褐到深褐色,前后翅有中線,后中線顯著,前翅后中線波紋狀,夾有碎黑斑,似寬帶狀;前中線弧形,靠近前緣顏色較深,前翅外緣有弧形內(nèi)凹,后翅外緣向外突出成角。雌蛾觸角絲狀,雄蛾羽毛狀。卵橢圓形,青綠色,近孵化時紅色。幼蟲體色褐色、淡褐色、綠褐色,圓筒形,頭圓形,腹部第二節(jié)背面兩側(cè)各有一個黑點。各節(jié)之間有斷線白紋。蛹深褐色。
生活習(xí)性此蟲于1999年在廣州、博羅等地發(fā)現(xiàn)為害荔枝、龍眼、柑橘等果樹。發(fā)生世代未。據(jù)廣州觀察,成蟲晚上羽化,夜間活動,有趨光性,趨嫩綠性,常與綠額翠尺蛾同時發(fā)生,7月中旬以前燈誘成蟲發(fā)生數(shù)量極少,7月中旬以后,在田間成蟲數(shù)量幾乎沒有間斷過,世代重疊。
防治方法參照尺蛾類防治。
(4)間三葉尺蛾
間三葉尺蛾(SaurisinterruptariaMoore)又名暗綠粉尺蛾。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810毫米,翅展25~26毫米,體背及前翅為暗褐綠色,復(fù)眼黑褐色,前翅頂角圓鈍,外緣弧形,基線、內(nèi)線和外線均為黑褐色的雙線波紋狀,后翅灰色,無斑紋。雌雄成蟲觸角均勻為絲狀。卵長卵圓形。初產(chǎn)時淺黃色。近孵化時紅色。長約1毫米,一端略大,端部平,中間微陷,另一鈍圓。卵邊有呈六邊形網(wǎng)紋。幼蟲末齡幼蟲體長33~35毫米,體色多變,一般為鮮黃綠色。背中線紫紅褐色,帶狀。臀板短而鈍,不伸達臀部末端。蛹體長約10~13毫米,深黃綠至棕褐色。臀棘4對,呈“∩”形排列。
生活習(xí)性在廣州東莞、茂名等地一年發(fā)生7~8代,以蛹在樹冠下落葉間越冬。成蟲多于下半夜羽化,白天停息在樹冠或樹干上,夜間活動,有趨光性和趨嫩綠性。卵散產(chǎn)在新梢、嫩葉、葉芽的葉緣上,每葉產(chǎn)卵1~2粒。初卵幼蟲沿葉緣取食,被吃成網(wǎng)狀孔,三齡后幼蟲咬食成缺刻,幼蟲期不善動,靜止時伏于葉緣背面或身體伸直加如枝條,與葉緣約成45度角,老熟幼蟲在樹冠吐絲將幾張葉片卷成簡單的蟲苞,并在其中化蛹。在廣州、第一代發(fā)生于4月上旬至5月中旬,第二代發(fā)生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以后約25~35天完成代,且世代重疊,最后一代幼蟲出現(xiàn)于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經(jīng)25~28℃飼養(yǎng)觀察:卵期2~4天,幼蟲期11~12天,蛹8~10天,成蟲期4~6天。常年8~11月發(fā)生為害較重。
防治方法參考綠額翠尺蛾。
(5)波紋黃尺蛾
波紋黃尺蛾(Scopulasp.)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7毫米,翅展23毫米。觸角絲狀,復(fù)眼黑色,體背灰黃色。前后翅為泥黃色,翅面有許多不規(guī)則小圓黑點。有3條波浪狀波紋。腹部背面有3個明顯的黑色小點。雄蟲前翅中脈處有一縐褶狀下凹。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7~20毫米,棕褐色,頭部正面額區(qū)稍凹陷,黑褐色,兩頰灰白色。中胸兩側(cè)各有一橄欖狀呈水平方向外突。腹部1~4節(jié)氣門上各有一斜置的棱形黑褐色斑紋。蛹體長11~12毫米,前端寬平,尾端尖細,草綠色。
生活習(xí)性頭部兩側(cè)各有一個角突。腹部末端具尾鉤6根。廣西、廣東有分布,廣西南寧9月底10月于龍眼第二秋梢期發(fā)生最多,連續(xù)幼蟲喜食嫩葉,成缺刻,驚動時跳躍式落地。9~10月,幼蟲歷期14~16天,老熟幼蟲葉絲將幾片小葉卷綴成蟲苞在其中化蛹。蛹期7~9天。
防治方法參照額翠尺蛾。
(6)荔枝青尺蛾
荔枝青尺蛾(Anisozgasp.)為害狀與綠額翠尺蛾相似。
形態(tài)特征成蟲翅展23~27毫米,額、及體背青綠色,胸背,腹節(jié)背面每節(jié)有白色斑狀。前、后翅青綠色,布滿白色斑塊。后翅外緣波浪形。雌成蟲觸角絲狀,雄成蟲羽毛狀。卵彭形,長0.58毫米,初產(chǎn)淺青色,將孵化時紅色。幼蟲老熟幼蟲棕褐色至暗褐色,2齡后頭頂二分叉呈角狀突,前胸背板前緣兩側(cè)吳角狀突起。體節(jié)背部色稍淺,兩側(cè)有向后斜的暗褐色斑紋,形成蟲體有“索狀”紋之感。臀板末端錐形,遠超過臀部。蛹青翠色,臀棘5對,呈倒“V”字等形排列。
生活習(xí)性在廣州東莞、茂名等地一年發(fā)生7~8代,以蛹在地面落葉或樹冠蔭蔽的葉間越冬。成蟲夜間羽化,夜間活動,弱趨光性和趨綠性,卵散生于葉芽及剛張開的小葉葉尖上。幼蟲不善動,靜止時平伏于被害的枯葉葉緣上。幼蟲老熟化蛹時蛹體末端有絲狀物與樹葉等覆蓋物粘結(jié)在一起。第1代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第2代5月上旬至6月中旬,以后每月約發(fā)生1代,且世代重疊。最后1代出現(xiàn)于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以秋梢為害最重。
防治方法參照綠額翠尺蛾防治方法。
(7)油桐尺蠖
油桐尺蠖(BuxurasuppressariabenescriptaProut)又名大尺蠖。
為害狀以幼蟲為害葉片,將葉片咬吃成缺刻,嚴重時把整片葉吃光,只留主脈,或成禿枝。
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體長22~25毫米,翅展60~65毫米,雄成蟲體長19~21毫米,翅展52~55毫米;野咨昂蟪峋s有灰黑色小點,自前緣至后緣有3條黃褐色波狀紋。雄成蟲中間一條不明顯。雌成蟲觸角絲狀。雄成蟲觸角弱毛狀。足黃白色,腹末有黃褐色毛1束。卵橢圓形,青綠色,近孵化灰黑色,卵塊上覆蓋有黃褐色絨毛。幼蟲老熟幼蟲長60~70毫米,長圓筒形,幼蟲取食環(huán)境不同,體色彩深褐色、灰褐色、青綠色等。頭部密布棕色小點,頂部兩側(cè)有角突。前胸背板及第8腹節(jié)背面有2個小突起。蛹深褐色,頭頂有2個角狀小突起,腹末臀棘末端有小分叉刺狀。
(8)翠尺蛾
“翠尺蛾”正名、學(xué)名待查。該蟲為害狀與綠額翠平,前后翅有白色波紋狀前中線和后中線1條,前中線比較不明顯。后中線與翅脈交叉處以及前后翅的后緣與翅脈交叉處有小白點。觸角絲狀。腹部北面有紅褐色斑塊。班塊上方有深褐色斑。幼蟲紅褐色,體表較粗糙,腹部背中部有5個“八”形淺紅褐斑,“八”形兩邊中間有白點。蛹淡褐色,腹部背的中線有1條黑褐色縱紋,胸部背面有長圓形斑,中間有“▽”白斑,白斑兩旁各有一對小黑點。
防治方法參考綠額翠尺蛾的防治方法。
1.1.7毒蛾類
毒蛾有雙線盜毒蛾、茸毒蛾、灰斑古毒蛾,大茸毒蛾、明毒蛾等,屬鱗翅目、毒蛾科。為害荔枝、龍眼等果樹的新梢嫩葉、花穗及幼果。分布在華南荔枝、龍眼等水果產(chǎn)區(qū)。
(1)荔枝茸毒蛾
荔枝茸毒蛾(Dasychirasp.),屬鱗翅目、毒蛾科。為害荔枝、龍眼等果樹的新梢嫩葉、花穗及果實。還可為害花卉等植物。
為害狀幼蟲咬食嫩葉,造成缺刻,大齡幼蟲咬食將近成熟和成熟的荔枝果皮和果肉。
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成蟲體長13.4毫米,蛆形,頭小腹大,尾端平齊。淺黃褐色。頭被棕褐色短茸毛,觸角短小,鋸齒狀,腹部較粗長,褐淺棕褐色茸毛,第5~8節(jié)背面中央呈帶狀光裸。雄成蟲體長7~8毫米,灰黑褐色,觸角羽毛狀,櫛齒黑褐。前翅較狹長,棕褐色,翅脈上為淡灰白色,中室后端橫脈處有一深黑褐色的新月形斑紋,端線由灰黃白色的小點組成。后翅寬大,深棕褐色。卵扁球形,灰白色,一面中央微凹。幼蟲末齡幼蟲體長31~34毫米,體被紅褐色帶小刺的長、短毛。頭部黃色至淺紅褐色,前胸背面的第10毛瘤玫瑰紅色,上生一束黑褐色帶刺長毛,向前斜伸。胸各節(jié)背面各有1灰白色縱帶;第1~4腹節(jié)背面的第1、2瘤合并,上生背毛刷,其中第1、2節(jié)刺毛濃密,黑色,體側(cè)各有一束白色的錐狀刺毛平向外伸。氣門下線深紅色。蛹體長13毫米,雌蟲蛹深黃色,雄蟲蛹深褐色。
生活習(xí)性一年發(fā)生代數(shù)未。在廣西南部終年均有活動,各蟲態(tài)均可越冬。一般春季世代歷期長,蛹期約26天,4~5月世代歷期短,蛹歷期5~6天。雄成蟲有趨光性。雌蟲羽化交尾后將卵成塊狀產(chǎn)在蛹繭上。日平均氣溫26~27℃時,卵歷期6~7天。初孵幼蟲停息半天后即分散活動,取食嫩葉或花器,較大齡幼蟲為害果實,老熟幼蟲化蛹前先吐絲粘連茸毛結(jié)成一個松散的薄繭,化蛹其中。每年4~5月發(fā)生較多,荔枝、龍眼秋梢期發(fā)生為害也重。
防治方法
①搞好果園清潔,鏟除園中雜草,可減少為害。
②藥劑防治可對考雙線盜毒蛾,但在果實成熟前期有少量發(fā)生,可結(jié)合防治蒂蛀蟲適當(dāng)噴敵百蟲或擬除蟲菊脂殺蟲劑等低毒農(nóng)藥。
(2)雙線盜毒蛾
雙線盜毒蛾(PorthesiascantillansWalker),又名棕衣黃毒蛾。屬鱗翅目、毒蛾科。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臺灣、四川等。ㄗ灾螀^(qū))。為害荔枝、龍眼、柑橘、梨、桃等果樹及農(nóng)作物等的新梢嫩葉、花蕾、花穗、幼果。
為害狀幼蟲咬食新梢嫩葉,使葉片成缺刻或只剩葉脈,咬食花器和謝花后的小果,使受害花、果脫落。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10~14毫米,翅展20~38毫米,前翅黃褐色至赤褐色,有黃色弧形曲線兩條,外緣黃色部分由赤褐色分隔成三段,后緣黃色。后翅淡黃色,雄成蟲體略小。卵略扁圓球形,卵粒堆聚成塊狀,上面覆蓋黃褐色或棕色絨毛。幼蟲老熟幼蟲體長21~28毫米。頭部淺褐至褐色,蟲體暗棕色。前胸側(cè)瘤紅色,后胸背面紅色,前中胸背面有黑色絨球狀短毛簇。蛹長約13毫米,圓錐形,褐色,蛹繭為疏松絲狀,上覆棕黃色體毛。
生活習(xí)性福建沙縣一年發(fā)生4代,以幼蟲、蛹越冬,冬季天暖時幼蟲仍可取食活動。廣東、廣西年發(fā)生4~5代。在廣西,第一代卵于4月上、中旬孵化,4月中、下旬為幼蟲為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化蛹。在廣州,荔枝、龍眼秋梢發(fā)生為害較重。成蟲在傍晚或準夜間羽化,有趨光性。產(chǎn)卵于花穗枝;蛉~背上。初孵幼蟲有群集性,在葉背取食葉肉,殘留表皮。2~3齡分散為害,幼蟲老熟后后結(jié)繭化蛹。在廣東春暖后到冬前均可見幼蟲。
防治方法
①冬季中耕松土,修剪病蟲枝,清除枯枝落葉可減少越冬蟲源。
②掌握在幼蟲幼齡階段,或開花前,抽梢期,選用90%敵百蟲晶體800~1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防治有效。
(3)明毒蛾
明毒蛾(Topomesoidessp.),屬鱗翅目、毒蛾科。為害龍眼、荔枝、楊桃等水果的新梢嫩葉和花器。
為害狀幼蟲為害嫩葉,咬食成缺刻,咬傷花器,使花器脫落。
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成蟲體長15~17毫米,體被黃色的鱗毛。觸角羽毛狀,櫛齡棕紅色,前翅鮮黃色,中間有兩條淡黃色波紋,波紋中間近內(nèi)緣有黑褐色鱗毛組成的斑塊,后翅鮮黃色,無線斑。腹端平截,有深黃色短絨毛叢。雄成蟲體略小。卵扁球形,初產(chǎn)淡黃綠色,后變黃白色,近孵化時為暗褐色。幼蟲末齡幼蟲體長30~33毫米,體黑褐色。體背布滿黑色毛瘤,瘤上生有帶小刺狀的短毛。腹節(jié)背面中央各有一個灰黑色的短毛刷,背線白色,各節(jié)背線上有小紅點,各節(jié)近節(jié)間處有一小黑點。蛹體長15~16毫米,黃褐色,腹端正具短小臀棘。
生活習(xí)性發(fā)生世代未,在廣西南寧以蛹越冬。3月中旬至4月上旬羽化為成蟲。成蟲多在16~17時羽化,有趨光性,翌日上午交尾、晚上產(chǎn)卵,卵產(chǎn)在葉片或小枝上,50~60粒成塊,上覆有泥黃色茸毛,每雌蟲一生產(chǎn)卵4~6塊,一生可產(chǎn)卵300粒左右。卵期7~8天,初孵幼蟲群居在原卵塊附近,約經(jīng)3天后分散取食,幼蟲期34~50天。老熟幼蟲在隱蔽處吐絲結(jié)繭并在其中化蛹。一年多在4~5月發(fā)生,為害花器。在廣州8月以后為害荔枝、龍眼秋梢較重。
防治方法參考雙線盜毒蛾、荔枝茸毒蛾的方法。
(4)大茸毒蛾
大茸毒蛾(DasychirathwaitesiMoore),屬鱗翅目、毒蛾科。為害龍眼、荔枝、芒果等果樹。
為害狀2~3齡幼蟲咬食嫩葉,3齡后幼蟲取食轉(zhuǎn)綠后的葉片,造成葉片缺刻。
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成蟲體長21~26毫米,翅展70~76毫米。觸角羽毛狀,櫛齒棕黃色。足的脛節(jié)和跗節(jié)有黑褐色斑,其余為灰白色。腹部灰白色。前翅灰白色上散布黑褐色小鱗點,并由鱗點排成不明顯的外線,外線有黑褐色斑。后翅白色。幼蟲末齡幼蟲體長45~48毫米,頭部和中黃白色,體灰白或灰綠色。被灰白色或檸檬黃色或前半部為灰黑色其余為黃色的長茸毛,小刺狀。第1、2腹節(jié)背面節(jié)間有一深黑色大斑,第8腹節(jié)背面中央有一檸檬黃色帶小刺長毛束斜指后方。蛹雌蛹長約19毫米,雄蛹14~15毫米。初蛹淡白色,后漸變?yōu)辄S褐色,頭、前胸背面和中胸小盾片上的剛毛叢生,較濃密,深黃褐色。腹部第4~7節(jié)為淡黃色,末端深褐色。腹部1~3節(jié)背面有較大的黃褐色毛叢,第4至尾節(jié)有較長而粗的灰白色茸毛。每1腹節(jié)兩側(cè)各有1毛叢,顏色同腹背毛叢。
生活習(xí)性發(fā)生世代未。幼蟲3齡前常群居生活,為害未轉(zhuǎn)綠嫩葉,3齡后分散活動,咬食轉(zhuǎn)綠葉片,老熟幼蟲在龍眼、荔枝上吐絲粘連葉片和茸毛,結(jié)成松散原蛹繭。并在其中化蛹,成蟲有趨光性。一年中3~12月均有發(fā)生。在廣州,8月初開始為害荔枝、龍眼秋梢。
防治方法參考雙線盜毒蛾、荔枝茸毒蛾的方法。
(5)灰斑古毒蛾
灰斑古毒蛾(OrgyiaericaeGermar),又名沙棗毒蛾,屬鱗翅目、毒蛾科。分布于東北、西北及河北、河南等地,為害蘋果、沙棗、大豆等植物,近年發(fā)現(xiàn)為害荔枝、龍眼等果樹葉片。
為害狀低齡幼蟲為害嫩葉成缺刻或孔洞,3齡以后幼蟲食轉(zhuǎn)綠以后的葉片。
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成蟲體長10~15毫米左右,體密被白色短毛。雄成蟲體長10~13毫米,前翅赭褐色,較寬,中部微向后彎。有三條黑色波紋,波紋近前緣有灰白色小斑,后緣有六個近三角形的灰褐斑,后翅深赭色,基部有密集的長毛。卵黃白色,扁圓形,直徑0.8毫米。幼蟲老熟幼蟲35~45毫米,前胸兩側(cè)各有一向前伸的黑色長和志束,第1至第4腹節(jié)背面各有一灰黃色毛刷,第8腹節(jié)背面有一灰黑色毛組成的長毛束向后指伸。背線黑色,頭部黑色。蛹體長20毫米左右,黃褐色。
生活習(xí)性在豫西一年發(fā)生2代,以卵在繭內(nèi)越冬。一年發(fā)生代數(shù)在華南不詳。幼蟲初見于5月,以后隨時可見幼蟲為害荔枝葉片、幼果或桃葉,楊桃葉片、果實被害成缺刻。老熟幼蟲在葉片蔭蔽處吐絲粘綴體毛織成薄繭化蛹,蛹期約15天,于8月下旬羽化成蟲。其他習(xí)性與大茸毒蛾的為害相似。
防治方法參考荔枝茸毒蛾的防治方法。
1.1.8刺蛾類
為害荔枝、龍眼的刺蛾有多種,發(fā)生較常見的有扁刺蛾、青刺蛾、褐刺蛾等。分布于全國南北水果產(chǎn)區(qū),除為害荔枝、龍眼外,也為害柑橘、蘋果、桃、李等多種水果的葉片和果實。
(1)扁刺蛾
扁刺蛾[Thoseasinensis(Walker)],屬鱗翅目,刺蛾科。
為害狀幼蟲咬食葉片,造成缺刻,大齒幼蟲可將全葉食光,僅留枝條、葉柄,還會咬食果。
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成蟲體長13
18毫米,雄成蟲體長約10毫米,灰褐色,前翅暗灰色,前緣2/3處有一條褐色斜紋斜向后緣,中央有黑點1個(雌蛾不明顯)。后翅暗灰褐色。卵扁平,長橢圓形。淡黃綠色。幼蟲成長幼蟲,體長約24毫米,較扁平,翠綠色,背部各節(jié)有4個刺突及兩個紅色斑點,其上生有刺毛。背線淺白色,兩側(cè)藍綠色。蛹體長10~15毫米,橢圓形,黑褐色。繭暗褐色,橢圓形、似鳥蛋。
生活習(xí)性一年發(fā)生2~3代,以老熟幼蟲在淺土中結(jié)繭越冬。成蟲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羽化。第1代幼蟲出現(xiàn)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7月中旬至9月下旬。第3代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卵單產(chǎn)在葉面上。初孵幼蟲將葉片取食成透明斑疤,大幼蟲則將葉片咬成缺刻狀。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園時,結(jié)合果園冬耕,挖除地下繭。
②利用其趨光性,在6~8月成蟲盛發(fā)期,在夜間進行燈光誘殺。
③及時摘除尚未分散為害的幼小蟲葉片(注意有毒,手不能觸及蟲)。
④在蟲的幼齡期噴殺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有效。
(2)其他刺蛾
較常見的如青刺蛾、褐刺蛾等。防治方法可參考扁刺蛾的防治方法。
1.1.9蓑蛾類
蓑蛾又名避債蛾、袋蛾等。常見的有大蓑蛾、茶蓑蛾、蠟彩蓑蛾、白囊蓑蛾等,我國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1)大蓑蛾
大蓑蛾(ClaniavariegateSnellen),屬鱗翅目、蓑蛾科。為害荔枝、龍眼、蘋果、芒果、柑橘、柿、桃、梅、李、杏等多種果樹的葉片及小枝皮層。
為害狀低齡幼蟲啃食葉肉,留上表皮,使葉片成焦斑。成長幼蟲蠶食葉片呈大孔洞和缺刻,嚴重時把葉食光。
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成蟲體長25毫米,無翅蛆形,體黃白色,多茸毛。雄成蟲體長15~18毫米,翅展26~30毫米,體黑褐色,觸角羽狀,前翅有4~5個透明斑,后翅有褐色斑紋。卵橢圓形、淡黃色。幼蟲幼蟲在3齡后雌雄形態(tài)明顯不同。雌蟲肥大,體長25~40毫米,頭部赤褐色,胸部黃褐色,中央有一個白色“人”字形花紋。蛹雄蛹體長18~23毫米,暗褐色。雌蛹體長28~32毫米,暗褐色。雌蛹體長28~32毫米,赤褐色。護囊長40~60毫米,枯褐色。囊外附有1~2片枯葉,有進附有排列不整齊的枝梗。
生活習(xí)性廣州一年發(fā)生2代,長江中、下游各省一年發(fā)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護囊內(nèi)越冬。4月中、下旬老熟幼蟲開始化蛹,雌成蟲羽化后仍留居在護囊內(nèi),雄成蟲羽化后飛離囊袋,尋長雌成蟲多在黃昏后交尾。5月下旬以后成蟲盛發(fā),雌成蟲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蛹殼中產(chǎn)卵,每雌蟲產(chǎn)卵數(shù)百至3000粒不等。6月上、中旬,幼蟲孵出后爬離護囊,吐絲吊垂,隨絲飄散,或爬上枝葉,吐絲與咬啐的葉片綴結(jié)作囊。并匿居囊內(nèi),護囊隨幼蟲體成長而增大,幼蟲取食、活動時,頭、足伸出囊外爬行。第1代為害夏梢和早秋梢,第2代出現(xiàn)有9月,為害遲秋梢、冬梢。11月中旬開始越冬。
防治方法
1、在冬季和早春摘除樹上護囊。
2、保護天敵。
3、掌握幼蟲孵化期或低齡階段,用藥噴殺為害中心?蛇x用90%敵百蟲晶體800~1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以及蘇云金桿菌600~1000倍液于早晚噴殺。
(2)蠟彩蓑蛾
蠟彩蓑蛾(ChalialarminatiHeylaeerts),屬磷翅目、蓑蛾科。為害對象及為害狀與大蓑蛾同,因其護囊幼長形似鐵釘,故有稱“鐵釘蟲”。
形態(tài)特征雌成蟲體長13~20毫米,黃白色。雄成蟲體長6
~8毫米,翅展18~20毫米。前翅基部白色,前緣灰黑色,其余黑褐色,后翅白色。卵橢圓形,黃白色。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6~20毫米,頭、胸、腹節(jié)毛片和第8~10腹節(jié)背面均為灰黑色,其余黃白色。蛹雄蛹黑褐色。護囊形小,尖長鐵釘狀,灰黑色,末端尖有3~5條縱裂。
生活習(xí)性一年發(fā)生1代,其他習(xí)性與大蓑蛾等相同。
防治方法參考大蓑蛾的防治方法。
相關(guān)信息
□
荔枝病蟲害及其防治(二)
2011-3-07
□
荔枝病蟲害及其防治(七)
2011-3-07
□
荔枝病蟲害及其防治(六)
2011-3-07
□
荔枝病蟲害及其防治(五)
2011-3-07
□
荔枝病蟲害及其防治(四)
2011-3-07
□
荔枝病蟲害及其防治(三)
2011-3-07
□
荔枝病蟲害及其防治(一)
2011-3-07
□
櫻桃番茄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二)
2011-7-04
□
無花果病蟲害及其防治
2010-12-26
□
荔枝主要病蟲害防治
2008-6-22
□
樹菠蘿病蟲害及其防治
2012-9-01
□
六月份荔枝主要病蟲害防治
2011-1-21
□
柿子的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
2011-1-20
□
澳洲堅果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
2011-1-20
□
甜柿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
2010-12-28
□
荔枝酸腐病防治方法 火龍果病蟲害
2014-1-14
□
荔枝藻斑病 荔枝病蟲害
2012-9-01
□
荔枝葉枯病 荔枝病蟲害
2012-9-01
□
荔枝炭疽病 荔枝病蟲害
2012-9-01
□
荔枝霜疫霉病 荔枝病蟲害
2012-9-01
版權(quán)與免責(zé)聲明
:
①本站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與會員發(fā)布,僅供瀏覽參考,信息內(nèi)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請謹慎采納.本站不做任何擔(dān)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來源的稿件均為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意義,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轉(zhuǎn)載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③如轉(zhuǎn)載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及時與本站取得聯(lián)系.
最新苗木資訊信息
苗木種植后的養(yǎng)護
栽植后回填土應(yīng)盡量多填
種植前應(yīng)進行苗木根系修剪
苗木移植前的準備工作
反季節(jié)種植的苗木起挖前的準備工作
苗木屬地對比
今日苗木求購信息
0條
河南求購胸徑10公分烏桕
江蘇求購胸徑14公分銀杏樹
山東求購17公分速生白蠟
江蘇求購地勁14公分美人梅
江蘇求購12公分櫻花
廣東求購欒樹15分 全冠10分臘腸
平臺指南
入員注冊
苗木求購信息
平臺更新
通知公告
站點導(dǎo)航
二維碼匯總
會員服務(wù)
苗木求購
管理登錄
最新報價
認證展示
店鋪布置
苗木價格
使用幫助
證照認證
登錄答疑
注冊流程
配圖上傳
微信訪問指南
二維碼設(shè)置
站務(wù)信息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免責(zé)聲明
發(fā)展歷程
手機訪問
注冊條款
掃碼訪問
站點地圖
天天苗木網(wǎng)
:中國綠化苗木信息服務(wù)網(wǎng)站歡迎您!
Copyright@2021-2022
天天苗木網(wǎng)
QQ
客戶端
手機頁
top
武邑县
|
塘沽区
|
积石山
|
泾川县
|
古浪县
|
来凤县
|
开鲁县
|
北安市
|
建水县
|
岗巴县
|
甘泉县
|
康定县
|
贡觉县
|
应城市
|
诸城市
|
越西县
|
精河县
|
平南县
|
棋牌
|
涿鹿县
|
新营市
|
临沂市
|
济阳县
|
休宁县
|
桃源县
|
龙州县
|
黎平县
|
扎兰屯市
|
中西区
|
合肥市
|
衡山县
|
高雄市
|
绿春县
|
福建省
|
东宁县
|
邛崃市
|
塔城市
|
汨罗市
|
阜阳市
|
安平县
|
德保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