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對象】榆葉梅、文冠果、梅花、茉莉、枸杞、葡萄、沙棗、錦雞兒、蘋果、梨、槐、榆和臭椿等。
【危害癥狀】幼蟲蛀食為害,輕者植株生長勢衰弱,部分枝干死亡,重者主干環(huán)剝皮,樹冠死亡,造成風折干,尤其小幼木,受害后易全株死亡。生長勢衰弱的花木受害最為嚴重。
【形態(tài)特征】卵 長2~3毫米,橢圓形,乳白色。
幼蟲 體長22毫米左右,乳白色,頭小、大部縮在前胸內(nèi),外露部分褐至黑褐色。胴部13節(jié),前胸背板前方骨化部分深褐色,上有“十”形淡黃帶,后方非骨化部分呈“山”字形。
蛹 長15~20毫米,乳白漸變黃褐色,羽化前黑褐色。
成蟲 體長11~19.5毫米,寬3.5~6毫米,體黑色狹長,被細長灰白色毛。鞘翅基部各具1朱紅色橢圓形斑,外緣有1條朱紅色窄條,常在肩部與基部橢圓形斑相連接。頭短,刻點密且粗糙,被濃密深色毛,觸角細長絲狀11節(jié)超過體長。前胸寬略大于長,側(cè)刺突短而鈍。小盾片等邊三角形。鞘翅狹長且扁,兩側(cè)緣平行,末端鈍圓,翅面被黑短毛,紅斑上具灰白色長毛,足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