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_国产乱妇无乱码大黄aa片_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_亚洲色噜噜网站在线观看

無公害楊梅生產技術規(guī)程

2011/1/18 12:00:17

1范圍
本部分規(guī)定了浙江省無公害楊梅園地條件、建園、定植、樹冠整形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
本部分適用于浙江省無公害楊梅的生產。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DB33/T×××-2002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
GB4285-1989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8321.1-2000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一)
GB8321.2-2000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二)
GB8321.3-2000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三)
GB8321.4-1993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四)
GB8321.5-1997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五)
NY/T393-2000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
NY/T394-2000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
DB33/174-1994主要造林樹種苗木等級
3建園
3.1園地選擇
3.1.1氣候條件
年平均氣溫15~21℃,≥10℃的有效積溫4500℃以上,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初夏果膨大轉色期降雨量大于160mm。大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有利生長和生產優(yōu)質果品。
3.1.2地形地貌
宜在山坡地栽培,坡度小于25°,海拔高度在700m以下,一般最適宜100m~400m。
3.1.3土壤
凡蕨類、杜鵑、松、杉、毛竹等植被生長良好,pH值4.0~6.5(pH4.4~5.5的酸性土壤最適宜)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紅壤和黃壤,但忌連作。
3.2園地規(guī)劃
果園應規(guī)劃道路系統(tǒng),種植小區(qū)和水保工程,修筑標準化梯田或魚鱗坑,保留周圍植被以供苗木遮蔭。山頂和陡坡要保留林帶,防止水土流失。
3.3品種選擇
應選擇適應當地環(huán)境條件,并表現出良好經濟性狀和抗性的地方特色品種,適當增加早熟、晚熟和大果型品種?砂l(fā)展品種有臨海早大梅、早色、荸薺種、丁岙梅、大炭梅、深紅種、東魁、晚稻楊梅等。
3.4定植
3.4.1苗木質量應符合DB33/174的標準的規(guī)定。
3.4.2栽植時間多采用春植,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選無風陰天栽植為宜。
3.4.3栽植密度依造林地氣候、土壤肥力、土層厚度和品種特性而異。株行距有5m×4m、6m×5m、7m×5m等,每hm2285~495株(19~33株/畝),東魁、晚稻楊梅宜稀,其他可密些。但不宜過密,更不能采用計劃密植的先密后疏栽培方法。
3.4.4挖穴、備足基肥定植穴位于梯面或魚鱗坑外緣1/3處,穴直徑為1.0~1.2m,深0.8m,每穴備欄肥或垃圾肥30~50kg或腐熟餅肥5~6kg加1kg過磷酸鈣為基肥,覆土待種。
3.4.5栽植穴內基肥與土壤拌勻壓實,呈饅頭形,高接近地面,上覆蓋一層表土。修剪過長和劈裂根系,苗木中心干嫁接口上留25~30cm處短截并摘除部分葉片。干旱年份和地區(qū)及長途運輸苗木,宜全部摘除葉片。種時根應舒展,不能觸及肥料,覆細土、壓實。苗木嫁接口露出地表,干旱天氣要澆足水。天氣和土壤干燥地區(qū),可在嫁接口上部培土高10~15cm,待發(fā)梢成活后扒開培土。
3.4.6配置雄株
無野生楊梅的新區(qū),應搭配1~2%的雄株,并根據花期上風口和地形確定雄株位置。
4整形修剪
4.1整形
4.1.1自然開心圓頭形
主干上部配置3個主枝,主枝應有間隔并各伸一方。主枝基角呈45~50度。每主枝配置2、3副主枝。樹冠骨干枝上配置側枝并適當短剪、達到各級骨干枝長短適當,從屬關系明顯。
4.1.2疏散分層形適用于東魁、晚稻楊梅等樹勢強旺的品種以及土層深厚肥沃和零星種植樹。樹冠具中心主干、主枝分層,第1層3個主枝,第2層2個,層間距1m左右。
4.2修剪
4.2.1修剪時間休眠期修剪在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
生長期修剪為4~9月,除掛果期外,都可進行修剪。
4.2.2側枝修剪
旺樹采用去強留弱,弱樹則相反。過密、交叉和遠離骨干枝的側枝及時疏除和回縮,保持樹冠上部通風透光。
4.2.3徒長枝修剪
在枝條密生部位全部刪除,空虛部位可進行短截培養(yǎng)結果枝。衰退側枝和下垂枝上的徒長枝可作更新枝,并回縮其上的側枝。
4.2.4過密枝、交叉枝、病枝應從基部剪去。
4.2.5上強下弱樹冠修剪
中心主干生長旺盛,可利用去強留弱進行“換頭”,使中心主干曲線上升。若是樹冠上部粗旺枝過多,可疏除強枝2~3個,實行樹冠“開天窗”,同時刪除密生枝并進行去強留弱和回縮修剪。
4.2.6衰退樹更新修剪
早期衰退樹采用“輸換更新”,分2~3年回縮骨干枝;衰退老樹,則應一次性更新,將主干和主枝全部短截到有新枝發(fā)生的部位,重新形成樹冠。
5土壤管理
5.1中耕除草
5.1.1幼齡樹
在樹盤直徑1m~1.5m內清除灌木、雜草,一年淺耕松土2~3次,夏季伏旱前土面覆草防旱。
5.1.2成年樹
較平坦園地用“清耕法”,3月中旬前結合土壤改良進行翻土,采果前清除樹冠下雜草,采后中耕松土基本保持無雜草狀態(tài)。坡地宜用“自然生草法”,冬季翻土時清除雜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后,任其自然生長一年生草本植物,僅在采收前割去樹冠下草類以便采收。
5.2擴穴培土
定植后第二年起,每年10月間,結合施肥向外擴穴,同時在穴內施欄肥或土雜肥直到全園翻完。成年園秋冬季進行翻土,隔年或每年培土加厚根部土層。
5.3套種
純林幼樹可利用行間隙地種植葉、果類蔬菜和藥材等低稈作物,禁止種植冬瓜等攀延類蔓性植物。也可套種印度豇豆,烏豇豆,印尼綠豆等夏季綠肥;并可用光葉紫紅苕子為冬季綠肥改良土壤。
6施肥
6.1肥料種類
按NY/T394~2000的5.2.1規(guī)定選擇肥料種類。
6.2施肥量
6.2.1秋冬施基肥用腐熟欄肥,堆肥或餅肥。幼齡樹株施餅肥1~3kg,初果樹株施欄肥15~20kg加焦泥灰10kg;成年結果樹株施欄肥30kg或堆肥45kg或餅肥4~5kg。
6.3.2幼齡樹
氮、磷、鉀用量之比為4:1:3.5,初果后控氮增施鉀肥。每年追肥1~2次,分別在3月和6月上旬,幼年樹每株施肥量應逐年增加。4~5年生樹每株增施過磷酸鈣0.5~1.0kg。
6.3.3成年樹
結果樹氮、磷、鉀用量之比為4:1:5,全年施肥2~3次,分別在3月發(fā)芽前和6月上旬夏梢發(fā)生前施用,第一次株施硫酸鉀1.0kg,尿素0.3~0.5kg或焦泥灰15~20kg,第二次株施尿素0.5kg,硫酸鉀或氯化鉀0.5~1.0kg。磷肥隔1~2年施用一次,用量1~1.5kg,小年樹第二次可不施或少施。不能單施氮肥、磷肥及過量施磷肥。
6.4施肥方法
6.4.1土壤施肥幼齡樹以主干為中心盤狀施肥,樹盤大小與樹冠相當,內淺外深,深約20~30cm,也可用環(huán)狀溝施肥。
成年樹可用條溝,環(huán)狀溝和穴施,施肥位置在樹冠滴水線附近,深20~40cm。欄肥,堆肥宜深,化肥可淺,施后覆土?山Y合冬季翻土采用全園撒施肥料、翻埋入土中。幾種施肥方法可輪換使用。
6.5葉面施肥
應根據楊梅生長結果和肥料而定,使用濃度視氣溫、空氣濕度以及葉、果等器官幼嫩程度而異。夏季宜早、晚或陰天噴灑。果實采摘前40d應停止葉面施肥。
6.6缺硼樹施肥
6.6.1范圍土壤缺硼易引發(fā)梢枯病,表現為葉小、新梢簇生、頂芽死亡、梢頂枯萎、落葉。多發(fā)生在樹冠頂部或部分枝條上,也可全株發(fā)病。
6.6.2防治方法株施硼砂50~100g,施后隔2~3年再施用;也可葉面噴灑0.2%硼砂溶液,在花芽萌動至開花期,噴灑1~2次,須連年噴施。
7花果量的調整
7.1短截結果枝
花芽過量時,2月至3月中旬,全樹均勻短截1/5~2/5的結果枝,并疏除細弱枝和密生枝。
7.2人工疏果
東魁、大炭梅等果形較大品種可推廣人工疏果,分2~3次進行。第一次,盛花后20天疏密生果、小果和劣果。第2次,謝花后20d~35d果徑1cm時,疏小果、劣果。第3次,盛花后40d~50d果徑迅速膨大前進行,平均每果枝留果2個。
8高接換種
8.1范圍
適用于品質不良品種、實生樹和品種結構調整。砧樹樹齡4~10年生,樹齡小,高接易成活。
8.2時間和方法
適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采用切接、劈接和皮下接。接位宜低勿高,砧枝斷面直徑3cm~5cm為宜。砧木接位下端留一裂縫以便排出砧木樹液。每砧樹嫁接3~4個穗條。成活后,新梢長40cm左右,摘心促進分枝,留好骨干枝的延長枝,早日形成樹冠。
成年樹干徑超過25cm以上,需提前短截大枝,重新發(fā)枝,待2~3年枝條粗度在2cm以上時再行高接。
9不結果、少果旺樹改造
9.1范圍
不結果或低產旺樹。
9.2方法
9.2.1調整樹冠結構刪除樹冠上部直立性大側枝,開出“光路”。去強留弱,去直留平,疏去密生枝,樹冠上部多疏剪,中下部要輕剪。
9.2.2多施磷、鉀肥不施或少施氮肥,結果后減少磷肥增施氮肥。夏末秋初,在樹冠滴水線附近開深溝30cm~40cm施行斷根。
10密植園改造
10.1范圍
每hm2600株(40株/畝)以上,樹冠交叉重疊,光照不足,內膛枝、下部枝大量枯死,光禿,產量下降的園地。
10.2方法
每hm2保留330株~405株(22~27株/畝)。移植樹在移植前2~3年先回縮主枝的延長枝,疏除和回縮大側枝,保留小側枝繼續(xù)結果,并讓出空間改善永久樹光照。移栽時大枝在1.5m~2.0m處短截,并刪除小側枝,于3月上旬稍帶土移植。成活后疏除過密枝,留好延長枝培養(yǎng)樹冠。
11.病蟲害防治
11.1防治原則: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防治方針,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通過加強培育、合理經營,充分發(fā)揮楊梅自身的適應性和抗性,增強楊梅樹體對有害生物的抵御能力。以營林技術為基礎,優(yōu)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必要時采用化學防治方法,將防治病蟲為害的農藥殘留量控制在規(guī)定標準范圍內,減少對環(huán)境污染,促進楊梅的可持續(xù)經營。
11.2營林防治
11.2.1應選育對當地主要病蟲害抗性較強的優(yōu)良品種。
11.2.2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樹體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
11.2.3實施翻土、修剪及時清除病蟲為害枝條,改善楊梅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11.3物理防治
11.3.1利用燈光防治對蛾類等,采用燈光誘殺成蟲。
11.3.2對尺蠖、蓑蛾類采用人工捕殺幼蟲、卵塊和蟲繭。
11.4生物防治
11.4.1應用生物源農藥如BT、阿維菌素、甲基阿維菌素等,防治病蟲害。
11.4.2注意保護和利用瓢蟲、寄生蜂、食蚜蠅等天敵,防治蚜蟲等。
11.5化學防治
11.5.1改進噴藥技術,提倡低容量噴霧。
11.5.2嚴格執(zhí)行化學農藥種類使用規(guī)定
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或有“三致”毒性的藥劑;限制性使用農藥應嚴格執(zhí)行GB4825或GB8321.1~8321.5的規(guī)定;嚴格執(zhí)行農藥安全間隔期,嚴禁在果實采收前40天噴施任何藥劑。
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見表1。
表1楊梅主要病蟲害和防治
1、病蟲害名稱:楊梅癌腫病
為害部位:為害枝干,病部形成大小不一粗糙木栓化的腫癌,其上小枝枯死,嚴重者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1、3~4月份利用刀刮除病斑并涂200倍“402”抗菌劑;2、抽梢前剪除病枝、燒毀;3、加強管理、增施鉀肥和有機肥
2、病蟲害名稱:楊梅褐斑病
為害部位:為害時片,引起大量落葉。葉片病斑上有灰黑色,黑色小點。
防治方法:1、5月下旬和7月上旬各噴一次80%大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2、采果前后各噴一次1:2:200波爾多液和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3、病蟲害名稱:楊梅干枯病
為害部位:為害枝干,枝干病部呈現帶狀凹陷病斑。布滿黑色小點,病斑深入木質部,上部枝干枯死。
防治方法:1、早期刮除病斑涂抗菌劑“402”;2、清除病死枝
4、病蟲害名稱:楊梅根腐病
為害部位:為害根系,造成爛根,導致枝葉枯萎,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多菌靈和托布津每株施0.25~0.5kg,拌勻后撒施在根頸至樹冠滴水線下,15~30cm深土中。
5、病蟲害名稱:油桐尺蠖
為害部位:一年發(fā)生2~3代,為害葉片,嚴重時被食光。
防治方法:5月下旬1代幼蟲出現時噴50%辛硫磷1000倍液,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2代蟲噴20%氰戊菊酯2000~2500倍液1~2次。
6、病蟲害名稱:楊梅卷葉蛾類(小黃卷葉蛾等)
為害部位:一年發(fā)生4~5代,幼蟲為害嫩葉,卷縮成蟲苞,嚴重時新梢一片焦枯。
防治方法:4月上旬噴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5月中下旬2代蟲噴50%辛硫磷1000倍液,7月中下旬后3、4代蟲再噴上述藥劑。
7、病蟲害名稱:介殼蟲類(楊梅柏牡蠣蚧等)
為害部位:一年發(fā)生2代,群集在3年生以下枝條和葉片主脈周圍及葉柄上為害,葉枯死早落,嚴重時一片枯黃。
防治方法:5月中下旬1代若蟲出殼蜂期噴40%殺撲磷2500~3000倍液,7月下旬和8月中旬邊續(xù)噴上述藥劑2次防2代若蟲
8、病蟲害名稱:楊梅蓑蛾類(大黃蛾等)
為害部位:一年發(fā)生1~2代,為害新梢葉和一年生枝皮層、木質部。
防治方法:幼蟲孵化盛期和幼齡期噴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000~2500倍液。
12采收
12.1采收時期
楊梅成熟和采收時期因品種和產地而異,一般在6月上旬至7月上中旬。同一樹果熟先后不一,要分期分批采收,多時每天一次,少則隔天一次,隨熟隨采,
12.2采收方法
手工采摘,摘熟留“青”,輕采輕放輕挑,不能用擊落或搖落法。

启东市| 尚义县| 舞阳县| 商水县| 武义县| 葫芦岛市| 仁布县| 东源县| 湖南省| 墨江| 嘉义县| 资阳市| 阳城县| 新平| 汾西县| 阿拉善盟| 万宁市| 武安市| 土默特右旗| 图片| 甘孜县| 临沭县| 龙南县| 沈阳市| 互助| 宕昌县| 汉寿县| 南溪县| 古蔺县| 尼玛县| 噶尔县| 乐昌市| 博兴县| 金湖县| 满城县| 五家渠市| 独山县| 缙云县| 吴川市| 阿克陶县| 松潘县|